第91章(2 / 3)
轻摇三寸舌,駡死老奸臣的故事,不知殿下是否听过。届时家父会寻机当众质问,以徐太师那把年纪,殿下猜会如何?」
这法子倒是出乎英王所料。
他先前只在朝堂上下功夫,没想过这些歪门邪道。
而今细想,朝廷上舌战之时,徐太师哪怕底气十足,也时常争得面红耳赤。如今他自家做了龌龊事,若受万夫所指、千人责駡,再被魏思道当众大駡,哪怕不被当场气死,也该气得五内郁结,苟延残喘。
那点仁义贤良的名声,怕是也不击而溃了。
英王抄起那几张纸笺,瞧了几遍,而后道:「你是想本王帮你?」
「此事若成,于我,能洗雪旧恨。而殿下独得盛宠,往后朝堂上也能少个劲敌。只是睿王和徐太师势大,以魏家之力,冤情难白,京兆衙门也未必敢问案。只求殿下能令衙门秉公审案,待人证招供后,散播此事。」
这倒不难,京兆尹是他提携的人,英王府说得上话。
至于散播传言,更是小事一桩,他能卷起的风浪,会比徐家当初热闹百倍。
撕破徐太师的虚僞面孔,气死那欺世盗名的老匹夫,他乐见其成。若真能戳到徐太师的软肋痛处,不必魏思道出头,他便能寻个牙尖嘴利的御史,駡得他急怒攻心,痰迷心窍,活活气死那老贼。
英王唯有一事不解——
「傅家镇守一方,傅煜若进京,要京兆尹秉公办案幷不难。你倒来求本王?」
这便是心存疑虑,怕她有诈了。
攸桐自哂而笑,「殿下耳聪目敏,难道不知齐州城里,我已与傅煜和离。」
「哦?」英王抬手喝茶,「他可是娶你于危难。」
攸桐面上露出讥诮嘲讽,「他却也心向睿王,不肯为我这点私事跟睿王闹翻,毕竟徐太师是睿王的左膀右臂。不瞒殿下,我是死过一回的人,仇恨刻骨,若不报此仇,此生难安。家父为搜罗证据,忍辱两年,不成此事,决不罢休!」
声音虽不高,却掷地有声,满藏恨意。
那姿态端庄从容,也绝不是任性地异想天开——魏思道忍耐两年,能摸出这些证据,显然也是下了功夫的。
英王审视攸桐,半晌忽而一笑。
都说仇恨生死能磨砺人的心性,搁在这魏攸桐身上,竟有那么点道理。至少此刻,她的言语神情、身姿态度,早已与当初那只知跟许朝宗风花雪月的少女不同。
傅家和离的事他听到了风声,虽不知攸桐此言真假,但关于徐太师的事……
公堂对簿、斥駡徐太师都是魏家衝锋陷阵,他只需打个招呼,待案情明朗后找人宣扬而已,不需费力。
若有端倪,他随时能抽身而退。
英王翻看那几张纸笺,斟酌半晌,才道:「你便使人去京兆衙门递状子,若此事果真属实,自会有人帮你传扬。」
这便是愿意了。
攸桐暗自吐了口气,鬆开捏出湿汗的手掌,行礼道:「殿下只管等佳音便可。」
……
攸桐离府后,英王一面派人去京兆衙门递话,一面则派人尾随盯梢,得知魏家门前幷无异动,魏攸桐是仗着镖师护送、装作行路的民妇才从齐州一路艰辛地回京,稍稍放心。
待京兆衙门那边打点毕,魏思道便携家仆亲自递去诉状。
这事儿他先前已跟刑部一位私交甚好的同僚请教过,诉状证据皆备得周全。京兆衙门受理了此事,因有英王打招呼,没怠慢拖延半刻,赶在徐家听到风声之前,将那几位传谣的头子捕来,当庭审问对证。
这些人皆是市井里混饭吃的,消息固然灵通,却未必各个嘴牢。
有人咬死了不认,有人扛不住招认,供出了徐家的一位管事。这口子撕开,后面便好挖得多了,京兆衙门传了徐家那位小管事过来,对证深查后,连当日徐家管事使银子封口的证据都找了出来。英王瞧着有戏,也命长史稍稍帮忙,免得徐家从中作祟,坏了好事。
前后不过两日,案情便水落石出。
徐家小管事和造谣之人按律处置自不必说,京兆衙门之外,此事却荡起了轩然大波。
英王出手宣扬,比当初徐家的排场还大,且此事是当庭审问,许多人亲眼所见,涉案之人也都认罪伏法,铁板钉钉,极令人信服。当日魏攸桐被駡的情形,京城里那些好事的閒人都记得,如今这事骤然反转,有英王暗里推波助澜,当即口口相传,茶余饭后议论起徐家来。
有那等见事分明的,当时便觉得有蹊跷,如今听说此事,更是恍然。
旋即便觉那徐太师着实可恶,得了跟皇家结亲的便宜不说,平白无故给那魏家女儿泼了满身脏水,拿十多岁女儿家的名声和闺誉作践,逼得人无路可走、绝望寻死不说,好容易救过命来,还穷追不舍地污蔑,当真是狠毒之极,其心可诛!
众人纵不敢駡睿王妃,暗里议论皇家秘辛时,无不駡徐太师人面兽心。
英王瞧着形势大好,便混着放出风声,说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