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从头再来(20)(1 / 3)

加入书签

第20节:上山下乡2021年2月20日最后,柳侠惠还是同意了汪霞说的,暂时和她分开。因为他们这样交往下去实在是太危险了。他自己倒是没什么,可是他们的关系一旦被人发现,汪霞的大好前程就算完了。他可不想让她年纪轻轻的就陷入一场难堪的丑闻。在中国的社会里,女人一直是受歧视的。哪怕是在共产党内部,男领导搞了女下属一般都不是太大的事,即使受到了处分,调去另一个单位还可以东山再起。女领导一旦犯了‘作风’错误,就很难在仕途上混下去了。汪霞现在还不满二十六岁,她的前途远大得很。如果不出事的话,再过几年,她肯定能走上更高更有前途的岗位的。柳侠惠很爱她,当然不想让自己成为她的累赘。和汪霞分开以后,柳侠惠一个人小小地抑郁了一阵子,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儿。汪霞说的是‘暂时分开’,可是谁知道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也许她真的认为她和他年龄差距太大,在一起不合适呢。即使她这么想,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他后来还是想开了,在心里骂自己:你小子就是后世一个没什么大本事的普通人,走了狗屎运后才得以穿越回来,还拥有了超能,结识了这么多的美女,过了上了神仙般的幸福日子,你就知足吧!再说了,汪霞是一个具有侠肝义胆的好警察,当代的女侠,你却总是想把她当成自己的玩物!这个无论怎么说都是不对的,至少是违背了自己尊重女性的原则。柳侠惠穿越后已经和好几个出色的女人有过亲密关系了。虽然他很爱汪霞,但是他心里也明白,自己今后是不太可能只爱她一个人的。因此,现在和汪霞分开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他从来就不大相信永恒不变的爱情。喜新厌旧,贪得无厌,这些都是人类生来就具有的劣根性,无论男女,谁都无法摆脱。不知不觉间,柳侠惠高中毕业了,迎来了上山下乡这个他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在后世的记忆中,他和一批同龄人被扔到一个边远的乡村‘插队落户’,等于是让他们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知识青年’在那里自生自火。当然,像柳侠惠这样的家庭还是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的,他刚下去时即使什么都不会干,也不至于饿死,因为他口袋里还揣着妈妈给的那五大张工农兵(十元人民币,当时最大的面额的钞票)。那些从困难家庭里出来的知青们就比较惨了,他们在乡下吃不饱肚子,于是就成群结伙地去偷去抢,祸害当地的老百姓。知青和农民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甚至酿成过重大的流血事件。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柳侠惠父母所在的大学与春江县达成了合作协议,将八十多个知青(全部是学校的教职工子弟)集中起来,一起下放到了春江县下面的距省城三百多公里的前进人民公社的一个农场里,学校还派了两个‘带队干部’去专门管理这些知青。当然,如果没有幕后交易,前进公社是不会同意接受这些知青的。这次交易的内容是,学校向前进公社提供了不少物质上的帮助(包括农药,化肥,布匹,等等农村里稀缺的物资),换来的是前进公社的领导对学校的这些教职工子弟们的特殊照顾。其实这个办法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柳侠惠根据他后世的阅历,让他爸爸去向学校的领导们建议的。因为上几届的知青下乡后问题很多,学校的教职工们极不满意,经常找领导们吵闹,要求解决问题。学校的领导们听了柳俊杰的这个建议后,认为很不错,马上就开始实行了。这八十多个知青并不全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大约有二十多人是前两届的知青,这次学校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他们都集中起来重新安置。这样的安置比原来单纯的‘插队落户’要好多了。首先是农场的住房的条件好多了,而且农场有自己的食堂,解决了不会做饭的知青们的吃饭的问题。从前的知青直接落户到生产队后,因为没有地方住,不少人要么住到当地农民的家中,要么住在容易漏雨的茅草房里。大部分的知青都不会用柴火做饭,也不懂怎么上山上砍柴,经常吃夹生饭。男知青还比较能适应一些,女知青就更惨了,她们不但吃饭成问题,就连上厕所洗澡换衣服也成了大问题。另外,把知青们集中在一起劳动,出了问题也比较好解决,减少了和当地农民的直接冲突。几乎所有的知青家长们都欢迎这种新的安置办法,这也是学校的领导们能够下决心立即施行这个办法的重要原因。可惜的是,柳俊杰的大女儿柳清惠不在重新安置的计划中。因为她下放的地方太远了,而且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四年,融入当地了。前一段时间她给家里写信说,她和一个农村的干部领了结婚证。原来她打算带着丈夫一起回省城一趟,但是因为怀孕行动不便,结果没有成行。她那个地方不通火车,每次回家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五六个小时,然后坐几乎一整天的的长途汽车,才能到达有火车站的地方。柳侠惠下放的这个农场叫做前进人民公社青年农场,属于春江县。这里的交通要状况好多了,从省城出发只需坐五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再换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就到了。春江县在全省来说属于中等水平,比他大姐下放的那个县要富裕一些。青年农场不种粮食,只种植瓜果蔬菜和茶叶等‘经济作物’,另外还有一个砖厂和一个林场。青年农场只有一个场长和十个常年驻扎在这里的农民工。在知青们来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