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 / 3)
纪慕云长得漂亮,行事沉稳,父亲有功名,七太太一眼就看中了,才耐着性子等到今天。
程妈妈便笑道:“总算这人,没一条路走到黑。”
七太太也笑,随意招招手,“史太太没少折腾,实是辛苦了,请史太太沾沾我们家的喜气。”
早有丫鬟递了荷包过来,鼓鼓的,大概装了银锞子。史太太道谢,见七太太高兴,小心翼翼地开口:“还有个事,得请您听一听:那纪长林说,不要聘金,请七太太费心,给他家姑娘办纳妾文书,到官府报备。”
七太太双眼一眯,“我道是什么事。便是他不提,我们家也是有规矩的,总不能从荒郊野地抬进一个人来。”
史太太忙说:“我也这么和纪长林说,纪长林又说,若是方便,上回说的,给他儿子上族学那事”
“我说出的话,什么时候收回来过?”七太太朝程妈妈扬一扬下巴,“这件事,你去办,告诉外院曹管家,去跟族学孟先生说,就说我的话,给纪姨娘的弟弟在学里留个空儿。”
程妈妈屈膝答应。
史太太忙替纪长林道谢,“纪家祖坟冒了青烟,得到您的关照,谁听着都羡慕,称赞您宽仁善心。另有件事,那纪掌柜家里的是这个月底过世的,纪掌柜想求您的恩典,让她家姑娘下个月再出门子。”
左右不差几天,七太太没往心里去,叫人拿了黄历来,捧在面前看了看:“下月初八是沐佛节初十是个好日子,我却有事十四日是珍姐儿生辰,十五得歇一日十六日诸事不宜十八日宜嫁娶,便十八日吧。”
史太太便知道,如无意外,纪慕云下月十八日就要入曹府了。她完成了纪长林的托付,自觉对得起纪慕云了,喜笑颜开地说了半箩筐好话,见七太太露出倦色,忙告辞了。
外人走了,七太太打着哈欠松懈下来,问两句“少爷醒了没有,让奶娘带过来;叫大小姐歇歇,别把眼睛弄坏了”,就由两位妾室搀扶着,到西捎间贵妃榻歇了。
穿松花绿褙子、葱白挑线裙子的姨娘接过小丫鬟捧来的红漆托盘,捧到七太太面前;另一个穿藕荷色褙子、淡黄色罗裙的姨娘拿起一柄湘妃团扇,轻轻扇动。
七太太端起掌心大的甜白瓷小碗一仰脖,憋住一口气,连吃两颗雪花霜糖才缓过劲儿,用橘子水漱口。“给三太太五太太发帖子,还有六叔,就说七爷要纳妾,下月十八号,请几位爷、奶奶过府里来,热闹热闹。”
程妈妈应了,“奴婢这就去。”
“到了十八号,叫春熙楼送两只脆皮乳猪过来,连带佛跳墙和豆腐涝。”她闭着眼睛,“派人去唐记买脆皮花生、鱼皮花生、酱油瓜子和琥珀核桃,再叫个戏班子过来。”
程妈妈笑道:“那感情好,太太想叫哪一班?”
七太太懒洋洋地,“我是听不了两句,你们想听哪一出?”
穿松花绿褙子的姨娘姓于,年纪略大,笑着没说话,另一位姨娘姓夏,是七太太的陪嫁丫头,立刻捧场:“飞雪堂老板会说俏皮话儿,上回逗得奴婢肚子都疼了;牡丹堂台柱子小牡丹号称天下只服京城的三喜班,紫钗堂当家的嗓子倒了,新上来的撑不住,依奴婢说,不如请牡丹堂。”
七太太无所谓地嗯一声,程妈妈便记在心里。
“府里的人多发一个月月例,铺子也一并算上,沾沾七爷的喜气。等纪姨娘进府,叫叫冬梅过去伺候吧。”七太太盘算着。
屋角一个十六、七岁,容长脸的丫鬟忙上前应“是”。
七太太懒洋洋地说“派人把双翠阁收拾出来,房子是前年新粉的,不必再动,把该置办的置办了,该从库房搬出来的搬出来,院子里整一整。”
程妈妈愣住了,两个姨娘也面面相觑:按惯例,不管东府西府,姨娘住在正房附近,喏,于姨娘夏姨娘就住在正房东北角两个相邻的小院。
七太太说的双翠阁却是正房西边一处独立的两进院子,足有数亩地,坐北朝南,精致幽静,院里两棵冠盖如伞的桂树,秋天落花是府里一景,老爷尤其喜欢。除此之外,穿过一条游廊便是府里花园,别说住姨娘,来了客人都可招待得体体面面。
夏姨娘咬着嘴唇,“新妹妹是个有福气的,太太可真大方,奴婢和于姐姐都要醋了。”
七太太这回却没笑,冷着脸说“还不是你们不争气!爷已然出了孝,你们两个可有动静?无论你们谁生出个哥儿,堵堵别人的嘴,我也把双翠阁给你们住。”
夏姨娘不敢吭声,于姨娘低下头:她倒是生了,可惜是个女儿。
提到别人,七太太便想起来:“准备笔墨,我得给姑太太写封信,告诉姑太太,我踏破铁鞋,才给七爷寻了一门家世清白、容貌出挑的妾室,知根知底的不说,上面有个秀才爹,下面有个进了族学的弟弟。看看姑太太还说不说七老爷子嗣单薄,还张不张罗着给七老爷房里添人,还教不教训我我贤惠、大度。”
程妈妈小心翼翼地应了,两位姨娘不敢吭声。
七太太说多了话,有些劳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