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戏明 第308(1 / 3)

加入书签

可好玩可有成就感了,他就曾经去张仑家亲手做过(主要负责把水倒进模子这一步骤)!

朱厚照今年赏花灯的时候听文哥儿提起过冰灯,却不知道文哥儿在英国公府玩过,听得眼都直了,哪还记得一开始对张仑的不喜欢。他立刻转头问张仑:“真的吗?是真的吗?”

张仑点头表示确有此事。

朱厚照当即宣布:“孤也要去英国公府!”

俨然就是“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的热切语气。

张仑:“…………”

小孩子的想法还真是说变就变。

从皇宫到先农坛拢共也就十几里的路,即便御驾走得慢些,路上也就花了不到一个时辰。

沿途有不少百姓远远地聚集在一起踮脚探头,想远远观瞻一下圣颜。

还有不少好事者一路跟着御驾走,都想蹭蹭龙气和官气。这可是平时根本见不着的真龙天子以及达官贵人啊!

好在有大汉将军一路开道,又有五城兵马司的人沿途约束,围观群众的秩序倒也还可以,没有发生任何可能冲撞御驾的意外。

朱厚照分明是第一次出宫,竟是一点都没觉得路上太颠簸,兴奋不已地看了一路的风光,瞧见什么新鲜事物就要朝文哥儿他们问一句“那是什么”。

文哥儿几人轮流解答着朱厚照的十万个为什么,一路上也不觉乏味,开开心心地跟着大队伍抵达了先农坛。

导引官上前引着朱祐樘父子俩入内,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吹吹打打以及祭祀仪式。

这些繁琐的礼仪对朱厚照这个才三四岁大的小孩来说有点乏味,不过他牢牢记着文哥儿说的耕作很重要,没有粮食的后果特别严重,所以全程都没有捣乱没有吵闹,还格外认真地跟着他父皇完成一系列祭祀仪式,那绷起小脸装大人的模样瞧着怪可爱的。

文武百官瞧见太子这般表现都欣慰不已,觉得他们这位太子与他父皇颇为相像,他们能辅佐这样两位帝王,说不准能在史书上被人好好地记上一笔。

当官当到他们这个位置了,财帛这些身外之物于他们而言已经不甚重要,能追求的可不就是名留青史吗?

自古以来读书人追求的就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中最高的追求是立德。

若是自知德行尚不足以垂范千古,那就去立功,去“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若是连这也做不到,那就退而立言,只要做到“言得其要,理足可传”,那也足以达到“其身既没,其言尚存”这一程度的不朽。

像孔孟这些被请入文庙之中的圣人,终其一生始终积极地带着自己的满肚子学识辗转各国、寻求任用,大抵也是想用自己的学问去拯厄除难、澄清世道。

而今他们不须辗转苦寻便得遇明主,怎么能不好好表现!

随行的一群老头儿心情都莫名激荡,愣是撑起他们那老骨头一丝不苟地把祭祀先农的流程都走完了。

文哥儿他们这些编外人士倒是自在些,自行在外头找个舒服的角落待着。

只是丘濬他们瞧着这么庄严肃穆,他们也不好交头接耳讨论什么,唯有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大型祭祀活动里去,前头的典仪唱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等到奏乐结束,这场隆重的开场仪式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导引官引着朱祐樘以及文武百官前去更衣。

祭祀时穿得礼服自然是不适合下地的,都得换上适合耕作的衣裳才能去亲耕籍田。

前去换衣服的路上气氛要轻松许多,朱祐樘笑着与丘濬他们探讨起漫长的农业发展史,旁征博引地从刀耕火种讲到精耕细作,从石器时代讲到曲辕犁时代,听得徐溥他们连连点头,只觉古时农业发展的脉络仿佛在清晰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所有人都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农业发展史讨论上来。

没有人注意到小太子朱厚照脸上的笑容正逐渐消失。

此时此刻的朱三岁,弱小,可怜,又无助!

朱厚照巴巴地看着他父皇,结果他父皇谈兴正浓,他看了半天也没搭理他。

朱厚照只好转头看向文哥儿,眼神里很有些委屈:为什么他这些天记下来的农业发展史被他父皇给讲了!

文哥儿倒是很淡定,对朱祐樘干的这事儿并不意外。

朱祐樘平日里再怎么装出威严老成的模样,到底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点表现欲很正常。真要是天天无欲无求吃斋念佛沉迷封建迷信,那才愁人!

自从知道朱祐樘会搞“拿来主义”,他就知道自己讲课的内容随时可能从朱祐樘嘴里蹦出来。

只不过对他而言一只猪猪也是养,两只猪猪也是养,谁拿去用都没什么区别。

左右朱佑樘还有刘健和谢迁他们这些正经老师呢,总不能看个东宫的课堂记录就学坏了吧?真学坏了也不能赖他,都怪他大先生几人没教好!

啧啧啧。

眼看朱三岁委屈得要泪眼汪汪了,文哥儿便小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