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戏明 第417(1 / 3)

加入书签

文哥儿到詹事府任职也就这么半年多,这就要跑出去玩耍,朱厚照哪里能同意。

“孤不答应!!”

朱厚照气愤地蹦来跳去。

“孤不许你出去玩儿!”

文哥儿一本正经地辩驳道:“怎么能说是出去玩?我是代表我们东宫出去河西走廊看一看,再想办法把土豆蛋子种遍整个河西走廊。我们这次出去任务可重了!”

“不许!”

朱厚照才不听他忽悠,态度十分坚决。

“孤不许!”

要是他再大几岁,一准就直接跟文哥儿计划着一起出去玩了。可他现在才六七岁,作为一个已经当了好几年太子的大孩子,朱厚照知道不管是他父皇母后还是詹事府诸官都不会答应让他出远门的。

他不能去,他小先生也不许去!

文哥儿见朱厚照态度这么坚决,叹着气说道:“那好吧。”说完他就不吭声了,一副朱厚照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的认命态度。

朱厚照本来已经打算好了,不管文哥儿怎么说他都坚持不答应,就等着文哥儿继续往下忽悠来着。

结果文哥儿不继续说了,他准备好的火力一下子憋在胸口,发不出来也憋不回去。

别提多难受了。

朱厚照也气呼呼地一声不吭。

为什么要去那么久!

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待在京师难道不好吗!

他们玩《丝绸之路》的时候,河西走廊多荒凉啊,地少,人少,还缺水,有什么好去的!

听起来根本就不好玩的!

上次兵部派人去处理哈密卫的事,他们嫌弃嘉峪关那边的生活太苦,事情没处理完就私自跑回来了。当时朝中还闹了好一会呢,若不是王守仁在关外七卫来了一通骚操作,嘉峪关现在怕是已经锁关了!

朱厚照想来想去,还是气不过,一股脑儿地朝文哥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朱厚照还总结陈词:“又不好玩,不要去了!”

文哥儿听朱厚照主动开始分析了,便在他们中间的案几上写画起来,对朱厚照说道:“这条河西走廊,是整个西北最适合发展的地方了。我们真要能把它经营好了,周围这些游牧民族不仅不敢进犯我们边境,还会对我们大明的繁华心向神往。”他给朱厚照鼓吹起来,“咱一边搞发展一边练兵,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刀枪!”

不要嫌弃游牧民族钱少,要多给他们卖好东西,要把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照顾到,最好还能用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朱厚照听得一愣一愣的。

朱厚照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对他们这么好?”

文哥儿盘腿坐在朱厚照对面,给他说明其中道理:“当他们习惯了这样的便利,以后就很难回到过去那种生活模式了。”

要是能建立长久而稳定的贸易关系,进而控制他们的粮食、控制他们的货贸,乃至于渗透他们的娱乐生活,那么这些地方离彻底归化也不远了。

只是想要做到这种程度并不容易。

执行者必须先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所需所求,拟定正确的宣传方向与行动方案。

就像洪钟他们在四川那边搞改土归流,也不是直接委派官员,而是先不动声色地在当地抓出几个典型,大肆宣传他们家世世代代在当地的恶形恶状。

等到当地土人跟这些“土皇帝”的积怨被彻底引爆了,才宣布朝廷以后会委派品学极佳的流官来取代那些失了民心的土司。

要是这个过程安排不当让当地人产生抵触心理,没有人愿意承认流官的地位、接受流官的冠礼,朝廷便是委派再多官员去接任土司的位置也没多大用处。

政令这种东西,不是你颁布下去了底下的人就会执行!

文哥儿见朱厚照听得似懂非懂,顺手薅了他的龙脑壳一把,笑眯眯地说道:“世上坏人可太多了,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你好,其实可能包藏祸心。”

文哥儿还给朱厚照举了个例子:“要是有人对殿下说‘你们岐山县这些地拿来种粮食太可惜了,不如改种桑养蚕织丝绸卖赚钱,到时候卖了生丝换粮食,手头的粮一准能翻几番’,殿下你会不会答应?”

粮食变多了!

朱厚照认真思索了一会,犹豫着说道:“好像不错。”

文哥儿道:“等到这人来收生丝的时候,他就会跟你说,今年生丝太多了,卖不出价,真是对不起了,只能给你一个低价!你卖不卖?不卖算了!全烂在手里吧!什么?你说想买粮食啊?”

文哥儿装模作样地叹起气来,一副“我也很为难我也没办法”的无奈模样。

“今年收成不好,到处都闹粮荒,提个价不过分吧?你买不买?不买的话你们岐山县的百姓就全饿死啦!”

朱厚照:“…………”

朱厚照一下子明白自己被骗了,拍案怒骂:“你个奸商!!!”

文哥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