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戏明 第471(1 / 3)

加入书签

有人爱听《笑林》,也有人爱听《小说》,这两个栏目都被安排在最后一版,是文哥儿暗搓搓表示这地方空着浪费,印大家的文章又不太尊重,不如选些轻松有趣的内容来填充。

如果前几期来不及面向大众征集符合条件的稿件,他可以提供一些雅俗共享的笑话和短篇小说!反正他一天到晚都得编故事哄小孩,别的不多,这种喜闻乐见的故事最多了。

王鏊他们讨论过后也觉得末版这种地方可以放点不那么正经的东西,读书人也是要放松的嘛。

就像文哥儿说的那样,他们要是能在内容上照顾到大部分人的需求,还愁京师不能做到人手一份报纸吗?

先把京师那些个大户兜里的钱给掏出来!

至于京师以外的地方,那得慢慢来才行。

得知京师百姓格外喜爱《笑林》和《小说》两个栏目,纷纷期盼下一期赶紧把文哥儿的小说给连载完(哪怕是短篇小说,目前的报纸版面也不可能印完全文),再给他们来点新鲜的笑话。

可恶,还得等下旬才有新的印出来,为什么不能天天出!

对于这些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朝中不少老臣看到都是直皱眉的。尤其是马文升,他读了那《笑林》中的两则笑话,只觉有辱斯文,怎么连这种东西都能印出来广为流传?

他觉得前头那些内容都是极好,自己读后觉得值回了报纸钱,唯独最后一版印的这些内容叫他很看不上眼。

马文升是这么想的,第二天见到文哥儿也是这么说的。他知道文哥儿是新报的主要负责人,也知道这最后一版的内容是他塞进去的,见着人后不免要劝说几句。

朝廷出人出钱费那么大功夫才弄出来的报纸,岂能凭你一己喜好添上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

马文升都七十出头了,且又是私底下来劝告他,文哥儿听后也没有气恼,而是认真朝马文升解释道:“下官刊登这类文章到新报上并不是为了个人喜好,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养成读报的习惯。他们一开始可能看不懂前头的内容,等他们知道得多了,觉出好处来了,自然便会关注整份报刊都写了什么。”

马文升对此说法不甚赞同。

寻常百姓平日里只管好好干活就是了,要他们关注这些做什么?

文哥儿看出马文升的想法,接着说道:“您是觉得目不识丁的百姓比读书知礼的百姓更好管束吗?”

马文升噎住。

他祖上也不是读书知礼的人家,到他这一代才出了个进士。

他为官数十年,有二三十年都在边关巡看,比谁都清楚底下的人有多难管。

朝廷禁止对外贩售的农具粮食等物,在边关经常被走私到外头去,做这些买卖的都是当地的百姓。他们不懂什么家国大事,只知道这样做能过上好日子。

朝廷没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还不兴他们自己想办法吗?

对这些人而言,便是再来一次南宋那样的元朝大军南下也没什么大不了,兴许他们还能因此过上好日子哩!

他们一群吃不饱穿不暖的穷汉,有什么好操心的?

马文升道:“想要人人都读书知礼哪有那么容易?何况即便看似读书知礼了,你也不知他们内里是什么个想法,自古以来可没少负心背义的读书人。”

文哥儿道:“世间哪有容易的事?我们能先做一点便先做一点,做不了的留待后人去做也无妨。”

马文升见文哥儿身量虽还不算特别高大,背脊却挺直如松,心中不免有些恍惚。

仿佛自己年少时也曾这般坚定不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马文升说道:“既然你心里有数,我便不说什么了。可你这新报若是没什么成效,御史们可不会放过你。”

文哥儿想起自己被都察院盯着死紧的事,也觉得有些无奈。他叹着气顺着杆子往上爬:“到时还得请马尚书替下官说说话。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教之事岂有一朝一夕便能见效的道理?”

马文升冷哼一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替他说话。

马文升一走,费宏就过来问文哥儿:“马尚书与你说了什么?”

文哥儿道:“马尚书对我们新报第八版的内容不太满意。”

费宏道:“大伙不都挺喜欢吗?”

他作为跟文哥儿一起并肩作战的创刊人之一,对新报第一期的发行情况还是很关注的,昨天傍晚他就听书报亭那边汇报说最受百姓欢迎的就是《笑林》,其次是《小说》,剩下那些百姓点得少,他们也念得少,估摸着只有官员和读书人才会自己买回去慢慢看。

能有那么多人喜欢他们创办的报纸,费宏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他们的报纸连目不识丁的百姓都能征服!

至于读书人之中的反响,那就更好了,平时他们买个时文选集都挑花了眼,如今有这么多翰林官帮他们筛出这么多时政热点和优秀文章,他们当然是如获至宝地读了个如痴如醉!

朝官们也很喜欢新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