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六章改桑种稻(2 / 3)

加入书签

很快意识到,他和万梦年之间的差距,不是萧鸾玉夸几句就能弥补上的。

通常,下午是她看书练字的时间。

若是上午所阅的公文中有比较重要的问题,她就会沉心思考,写一封策论给文耀,譬如近日改桑种稻就是黎城的头等大事。

由于她之前当着众多将士的面,把西营军比作土匪就是一顿痛批,连苏亭山都被她再三呵斥,导致文耀这边对她愈发客气。

不仅是每日准时整理公文送到幽篁园,还会对她的批注作出答复,当真把自己放到了臣子的位置上。

只是这改桑种稻就像是她写下的那首怪诗,三大难题环环相扣,要想彻底解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

开战之后,黎城附近的乡村最先推行改桑种稻,因为这里临近澄河,只要有专员帮助他们引水灌田,又有银钱补贴伐桑造成的亏损,遭遇的阻力相对较小。

然而,仅是黎城周围的农田仍不足以支撑前线战事,更何况还要考虑稳定粮价、接济难民等长远之事。

萧鸾玉沉思半天,纸上的墨迹写了又划,感到几分苦恼。

旁边的段云奕瞅了瞅她所写的内容,不到片刻就蔫了神气,老老实实帮她磨墨压纸。

“你去吩咐一声,让许庆、彭骁驾马前往修文院,将陆兰舟请来。”

全州名门望族为了凸显修养、拉拢人才,纷纷腾出空闲庄园,供给每年参加乡试的文人学子居住。

修文院,正是文府名下的一间宅院。

陈钧看到幽篁园的马车,很快把陆兰舟拽了出来。

“若鸿,你,你能否陪我去?”

“殿下就请了你一人。”陈钧瞧见有人路过,连忙压低声音,“人家相中你的才华,我去凑什么热闹。”

“可是,我有些紧张……”

“紧张是无用的,你只需记住,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须得争取,争取懂吗?”陈钧在他面前扬起拳头,给他信心,“伯父把你送来黎城参加科举,就是希望你日后能够出人头地,但是科举并非仕途的唯一敲门砖。”

他低声叮嘱着,把陆兰舟送上马车,如同老父亲般负手而立,颇感自豪。

这是陆兰舟第二次来到幽篁园,也是他第三次见到萧鸾玉。

自从他来到黎城,就听闻过很多关于太子的评价,大多是称颂夸奖的,令他对她心生仰慕,早有投奔的心思,却不知道自己这点文采才思,能否得到太子的赏识。

如今,她对他表露出重视的态度,可是他这性子腼腆胆小,总是不敢与她对视。

萧鸾玉亦是察觉到他的畏缩,感到哭笑不得。

“你这模样,若是出去为我办事,岂不是要被人欺负上了?”

许是她调侃的语气太明显,他把脑袋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自己的胸口。

萧鸾玉揉了揉眉心,不知如何是好。

他和苏鸣渊都是十六的少年,一个胆大包天、张扬肆意,一个胆小如鼠、羞怯怕生,着实让她看不透。

“抬起头来。”

陆兰舟稍稍抬头,双手双脚并拢,大气不敢喘。

萧鸾玉无言以对,只得翻开公文,推到他面前,“请你过来是有正事,你如此怕我,该不是连话都说不出了?”

“殿下,我,我……”

她略显不耐烦地敲了敲桌子,打断他的话,“先看内容,再与我说话。”

她强行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桌上的公文,终于让他放松下来,开始思考正事。

“殿下,西营军出战已有一月,后勤军粮最先抽调的是黎城的粮仓,所以黎城的粮价已有上涨,这是需要最先处理的问题。”

黎城的粮价?

萧鸾玉思考片刻,她确实疏忽了,不曾打听过粮店的价格变动。

“你认为该如何处理?”

“派人直接收购周边县城的余粮。”

“可是收购了余粮,周边县城的粮店也会顺势涨价。”

“非也,粮店收五成,农户收五成,并且向农户收购的价格要略高于粮店。”

“为何?”

“农户的余粮即是自家备用的口粮,以略高的价格买了他们的口粮,他们又去城中粮店购买,如此来回,他们反而多出一定的银两,即使粮店嗣后涨价,他们也不会缺钱缺粮。”

陆兰舟说着说着,已是全然放松的姿态,转头对上她明亮的眼眸,当即红了脸颊。

“殿下,您不要,不要如此看着我……”

萧鸾玉还沉浸在他所说的购粮之策,听到他的话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

“你不喜欢我看你?”

“不,不是的……”他连忙摆手,想要解释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收购了周边县城的余粮,倒是可以缓解黎城存粮紧张的问题。”萧鸾玉显然没有在意他的异常,仍是回味刚才的问题,“不过,这也是暂缓之计,重点还是要考虑如何推行改桑种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