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2 / 3)

加入书签

—青蛙,一直吃河蚌,实在有些腻了,河蚌虽然好吃,然而总是只吃一种也有些枯燥。

练彩师在这里和邹嬢嬢心有灵犀,都在品味石鸡,lockhart可是一时没办法接受,委婉地说:“还是你们吃吧。”

自己就不吃了。

之后见旁边没有别人,lockhart便对练彩师用英文说了一句:“中国人真是什么都吃。”

练彩师咯咯地乐:“医生,其实味道不错,我也吃过的,原味烤田鸡,烤熟之后另外放盐。”

lockhart医生啊,和自己说话确实是没有国别隔阂,方才他那一句话,就有一点忘记了自己也是中国人,练彩师也觉得许多时候与lockhart、bertha她们交流,与和中国人说话相比,在某种角度更加自由,没有那么多拘束。

练彩师在穿越前并不是一个很西化的人,虽然为了考研,倒是把英语学得不错,然而她来到这个时代,发现与西方人交往,比较少思想障碍,练彩师头脑里当然仍是有许多东方的内容,然而她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许多观念是很新颖的,而这个时候的西洋人在一些方面,反而显得陈旧,所以医院里的英国医生护士与练彩师交往,时常就忘记了她是中国人。

这个时候她给乌映璇写信,就细细地写了一番石鸡料理,又议论了两句时局,与洋人总算是议和了,之前真是让人担心,从咸丰六年开始折腾,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就为了这事,练彩师在医院里和同事们说话,彼此都有点讪讪的,尽力不提到广东,到后来天津北京也不能说了,一说就免不了要想起大沽口。

乌映璇虽然是身在乱世天堂的苏州,然而也忧虑国家,上一封信中说道:“洋人那边一直不肯善罢甘休,欺人太甚,定的那个约,比《澶渊之盟》可凶悍许多,还不知是否就此买来太平,想一想便心里痛,只是恼不得强不过人家,纵然再有志气,时势如此也是徒然奈何,这便是人再强也强不过命,让人不由得伤感。长毛又闹腾得厉害,可真的是,‘一辈新人换旧人’,杨秀清萧朝贵那一班人是没了,又有了李秀成陈玉成,本来以为南京那一场相杀,长毛也就完了,却竟然又缓过这口气来,扑腾得愈发惊人了,兀自不肯死心的,只不知是回光返照呢,还是死灰复燃。这边是洋人,那边是长毛,两边一气夹攻,朝廷可是难以支应,这大清的江山,莫不是便要这么断送了么?那洋人倒像是特为来给长毛帮忙来了,只为两边同拜的一个上帝,便这般出力。”

练彩师也是很感慨这件事,那些条约别的也就罢了,鸦片贸易从此合法化,仁济医院这边帮人戒鸦片,那边紧着往中国卖鸦片,同样是英国人,做法如此不同。

练彩师把这些感受写进了信里,又叮嘱了如今天冷,注意保暖,保重身体,便结束了这一封信,总的来说,这一篇尺牍风格比较轻松愉悦,好像明清小品文,写的多是情趣琐事,游玩啦,烹调食物啦,只不过用的都是白话,写完之后,练彩师特意检查了一遍,看是否有别字,简繁体的汉字啊,有时候就会弄混,这几年自己一直很用心在学习繁体字。

练彩师把写好的信放在一边,晾干墨水,手托着腮,又开始想了起来,李秀成的名字也越来越为人所知了啊,在太平天国后期,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声名显赫,只是对于自己,他却没有那样大的吸引力。

对于这一点,练彩师有时候想一想,也觉得有些纳闷,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他的年纪比较大吗?据说今年已经是三十几岁了,虽然男人过了三十,也可以很有魅力,只是在练彩师心中,终究不能与二十岁相比,二十几岁的人实在是充满了青春气息,让人感到有无限的希望,倘若过了三十岁,终究让人有点失去幻想。

另外还有一点,虽然知道李秀成的人品很是不错,可是并没有说他长得多么的俊美,这对于自己来讲,就缺失了重要的一项,所以对于李秀成虽然有亲切感,但却难以产生很强烈的感情,不容易发生浪漫情怀。

甚至就连两个人的名字,也给练彩师不一样的感觉,练彩师一直以为,人的名字很重要,有时候只是在书里看到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让自己无限遐想,“李秀成”这个名字虽然也很好,可是有点太温吞了,“陈玉成”显得更精致一些,也更加秀美。

练彩师也知道自己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很严肃的,倘若说了出去,给那些认真的学者听到了,难免要表示反对,简直是用看待爱豆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并不是娱乐片,拿来给人解闷,缓解压力打发时间,里面的人物也不是靠卖人设造型来吸粉,更不是为了给人当精神鸦片,让人家整天梦想,寄托情感,把好端端的史学都变肤浅了,可是练彩师却偏偏就是喜欢这样,虽然她已经真实地在这个时代,却依然用一种梦幻的目光去看待一些人。

而此时在安徽,一片广大的营地,夜晚之间各处篝火点点,木栅之内,一个二十一二岁、身穿绣四团龙黄缎袍的男子,正在同一个穿着长衫、模样斯文的男人走着说话:“果有此事?竟然将人的肚腹剖开了,把胎儿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