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7(4 / 8)

加入书签

多万字啊!你的手都秃噜瓢了吧,我回头送你点护手的膏药哈,三娘送我的,这个药摸上去以后,就是鸡爪子它也变柔荑了!它白里透着嫩,嫩里带点红,红里头……”

赵瑗也不知道自己要那如春葱一样的手干什么使,可他俩一出门,就遇见了赵熹派来的内侍,该内侍笑眯眯的:“大王,臣奉官家的命在这儿等您呢!”

赵璘大惊失色:“大官找错人了吧?这普安郡王府!”

内侍道:“臣就是来找大王的,官家现在就要您的手稿,他要检查一遍。”

赵璘顾左右而言他:“哎哟,我这稿子吧,那个稿子,就……”内侍笑而不语,和猫逗耗子似的,赵璘一看他那个表情,就知道赵熹对他了如指掌,破罐子破摔道:“没写!你告诉官家去吧,我——一个字——也没写!凭他发落,把我炸了烤了炖了都无所谓!”

他年纪小,干脆坐在地上耍赖,内侍道:“官家说了,大王要是没写,就只能——”

赵璘紧张兮兮地说:“不会要断我的俸钱吧?我现在抄行不行?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内侍说:“就只能,他带着普安郡王去皇甫先生的清净庵,您去不了了。”

赵璘浑身一松:“嗨!”

内侍又问赵瑗要手稿,带着七百遍的稿子回去,赵瑗送走他,面对坐在地上的赵璘道:“官家既已罚你,下次就不要再偷懒了。”他和这半路出家的弟弟说亲也不亲,可到底是十几年一起长大的情分,谁想到赵璘拍拍衣服起来:“官家要是早说,不抄书只是去不了山上,我连你家里都不来,我和三娘约了吃晚饭呢,看这事儿闹的!”

赵瑗叹一口气,赵璘惊奇道:“我说哥,你不会把和他一起去山上当奖励吧!哼哧哼哧陪他爬到山上,半道上还得叫你作诗写字对对子,好不容易到山上,他又净吃些素的青菜白豆腐,请我去我都不去!”

赵瑗道:“官家自己用膳清净,又没叫你跟着吃。”

他话一出口,赵璘的面色凝固住了:“每次到外面,咱们不都是跟着他的菜谱单子吃饭的吗?他吃素,我们哪有荤吃?你有?”

赵瑗没说话,赵璘张了张嘴:“他给你开小灶啊?”

面对赵璘受伤的,不可置信的眼神,赵瑗面不改色:“没有,我主要是爱吃素。”

这世上通道术的,大多也擅长养生医药,皇甫坦就是其中翘楚。

当年,他因营救道君皇帝旧臣曹勋,兼治好岳展目疾两件大功劳,为赵熹所召见,谈话的内容只有这君、道二人知晓。

有人问皇甫坦:“官家问了你什么?”

皇甫坦但笑不语:“圣言不可外道。”

于是好事者孜孜不倦:“那你答了什么?”这是想要从他的答案里反推了。

皇甫坦说:“我答: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

人们隐秘窃笑,各自散去,是时皇帝正向感生大帝供奉经文求子,而后宫还是死水一滩。皇甫坦这不是暗示让皇帝抱元守一,好好养精,少逞欲望么?

皇甫坦的名头也因此传开,古语言“文以儒乱法,侠以武犯禁。”其实不仅是儒者、侠客,道士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特长达到干预政治的境界,尤其是赵氏自开国以来笃信黄庭,赵熹他爹就自封“教主道君”,赵熹本人也曾经绝粒出家,皇甫坦身有所长,如果加以利用,未必不能显贵人前。

然而,莫名其妙的,他跑到庐山上归隐去了,赵熹请不下来他,也就作罢。

结果,又莫名其妙的,他从庐山上跑下来,给赵熹他妈韦后治好了一半的眼睛,那会儿赵熹自己还在闭关呢,他一溜烟,也没跑远,跑到飞来峰上,赵熹曾经赐给他的清净观上住着了,也不挪窝,显然是等着赵熹过去找他。

那不废话,韦后还有一只眼睛没治好呢!

为母亲,皇帝急匆匆出了关,先是一堆赐了一大堆礼物,又赐了御书匾额,还送了一堆经文供奉,最后,他带上养子普安郡王及几位大臣,登上飞来峰,亲自去到皇甫坦所在的清净观。

那天赵熹很罕见地穿一身青罗皂边的道袍,穿浅玉色的百迭裙裳,头戴黑漆冠,俨然一幅道士的打扮,诸臣也不约而同地穿上燕居服,因此赵瑗穿圆领?袍来到这群人中间时,就有一种出挑感。

当然,引起大家更大注意的,还是他手上的木杖,眼上的伤。赵熹笑对一旁的大臣道:“小儿子走路不看,摔坏了眼睛,如今也知拄杖学稳重些。”

大臣道:“大王知稳重,是社稷之福。”

赵熹嘉许地笑了。赵瑗照例跟在赵熹旁边,听大臣们夸奖他,如什么天资秀美、骨骼清奇、俊伟不凡什么的,也不是为了夸他,主要是赵熹爱听,他们一边夸一边走上飞来峰的石阶。飞来峰虽号称“峰”,却并不高,赵熹平日里常来,因此早就修了御道,他见赵瑗手里有一根手杖,觉得很新奇,便也叫人临时拿了一根竹杖来拄着。

他俩走在最前面,赵瑗一手扶着父亲,一手拄杖,赵熹则一手被扶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