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骠骑将军(指煎前戏)(1 / 1)

加入书签

秋夜里,淅淅沥沥下了一场雨。

长芳殿无人值守,在雨夜里显出一种寂静的味道,临近湘水的窗半掩着,隐约照出半扇莹莹的光晕。一枝金灿灿的桂花插在银瓶里,大约新折不久,案上火焰淡弱地摇曳,勾出花枝模糊的棱角。

剔灯的鱼形银针横在书案的另一端,针首挑着殷红颜色的烛花,已经干涸了。

徽音歪在床头,手里挽着那层绡,神色有些茫茫,眉目间满是困顿的意思。

无人作陪的夜晚,寒衾孤枕,就连新烧的炭火也驱不散这无边的寂寞。

耶律炽恭敬地跪在地上,脊梁微弯,膝盖用力地压下去,仿佛要将膝骨碾碎。分明是个极谦逊的姿势,却偏要将头颅昂起来,突兀地破坏了这点温驯,恰好与这西羌异族谦逊下秉性如此的轻慢相衬。

直过了好半晌,徽音一愣,这才垂下颈子觑向他,“夜深了,将军回去罢。”

耶律炽不动,慢慢才像回过神,往她的方向迟疑地膝行几步。

因他生得极高大,在她面前跪着也像躬身坐在椅中。早年间西羌降汉,羌人奴隶随着岁贡进献的牛羊入关,又有羌部迁居并凉二州,边陲地方便渐渐有了汉羌通婚——以前就有,只是这些年更多了。

她仔细地想,耶律炽出身雁门,身份不详,却有一个西羌大姓,大约也是这样的缘由的吧。

也许是因为曾在并州住过几年,感同身受地经历过羌人作乱,徽音不喜羌人。然而她没有表现出来,面上连一丝侮慢也没有,对于任何人,任何可能靠近她的人,她从来都是如出一辙的漠视。

“娘娘……”他开口了,声音嘶哑如含沙,“请,让臣,服侍您。”

他这回倒是说得流利,“别赶我走。”

融融的光焰在耶律炽金色的瞳仁里旋飞,像是一朵漫开的金粉烟花,又像蜡花飘旋。徽音虚虚地望过去,半眯的视野里尽是一种暧昧不明的虚幻,重影之中唯有灯烛清明,这份平静的注视很轻易地打动了她。她掀开帘帷而出,裙角被人轻轻地挽在手中。

秋夜里,连燕雀的哀鸣都听不见。雨水滑过窗槛,冷意慢慢地浮起。

她若有所思,“你现在是……”

他有时听不太懂汉话,便会试着分辨唇语。

徽音顿了顿,继续问,“晏岐给你封了什么官职?”她轻声道,“……骠骑将军?”

好在这样简单的话他听懂了,“是。”

入洛五年,耶律炽只学会了最基本的汉话。一路摸滚打爬,从奴隶到骠骑将军,他拢共就没读过几天书,可是世上从没有不劳而获的好运气,遇到机会就要不顾一切地抓住。徽音微妙地一觑,竟然有些很不着调的心虚:好像是有一年的春天,隔着凉亭里被湖风卷起的帷幔,层层掩映之下,隐隐有她轻慢调笑的混账话。那时候耶律炽奉命前来,就站在外面。

于是,他入洛学会的纹,夹在因快走而累累堆积的皱襞里,逐渐看不清晰了。

她撇开心里头的烦躁,正要一笑,忽有一种悚然爬上眉尖。

晏岐不做声地跪了下来,膝头碾着那件金尊玉贵的袍子,颤抖着将脸贴向她的膝盖。

徽音笑不出来了,甚至是惊愕,“你又发什么疯?”

半晌没人回话,只有轻轻浅浅的呼吸盘旋徘徊。

徽音低头去端详,只觉他气色尚好,已经看不出月前那副愁倦的病容。于是放宽了心,语气却是略急。

“好样的,逃了晏玄的日讲跑来我宫里,你到底怎么想的?是不是看我在宫里待得太清闲了,非要给我找点事干?”

还是没人说话。

静悄悄的,到处是死一样的寂寞。

“说话。”徽音吐出一口气,好像将浑身的怒火借此排了出去。

天远处裂开一道缺口,大片的日影从这无际的樊笼中挣脱开来。

终于才是放晴了,她虚起眼一觑,忙里偷闲地感叹,从昨夜的万寿节开始,这天气就没好过呢。

直过了好半晌,晏岐开口了。

然而是发着颤,每一个字眼都冷得瑟索,宛如刀尖浸着冰凉的雪。

“母后……”他一字一句地说,“今日是兄长的忌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