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今日是兄长的忌日。”(1 / 9)

加入书签

翌日一早,锦瑟掖手进来,先挑开了层层的帘帷。

徽音醒得很早,她一向浅眠,说到赖床,那还是好多年前的事儿了。锦瑟见她困倦地倚在榻尾,忙招呼留在殿外的侍女端来银盆和嫩柳枝,又绞了帕子,亲自为她濯面。

榻里卧着无数凌乱的痕迹,依稀还能瞧见缎被下压着的秋香色穗子。

锦瑟胡乱地扫了一眼,不敢细看,手上极稳妥地做着事,侍女无言,一时很安静。

她十三岁就在坤宁宫做事,起初时常遭人排挤,只能做些疏剪花草的活儿,连在娘娘座前侍奉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因着心思谨严得了徽音青眼,这才提拔做了坤宁宫的掌印女官。

这种活儿本不该让她来做,可见锦瑟执意如此,徽音便也不再多说。

一重重帷帐展卷,用丝绦系了,齐整地拢到两端。帘帷拉开了,寝殿缓慢地明亮,一线瀑布般的日影破开阴沉的云脚,洒下蓬蓬金粉,不偏不倚地拂进窗槛。

徽音好似清醒了,手掌却递过去,轻轻托起锦瑟温顺低垂的脸,凑近了端详。

……好近。

锦瑟一下就红了脸,“主子,可还有事吩咐?”

好在手上的事都做完了,就是惊得一颤,也算不得冒失。她抿了抿唇,眼睫半垂着,不敢露出一丝的不愿——又有谁会不愿呢?锦瑟不禁感到一种怡然的纳罕。

徽音牵了牵唇角,只是掐了掐她的脸。锦瑟将目光递过去,瞳孔隐隐地发颤,只觉那蛾眉下面藏着两汪炽灼的火花,要一直滚烫烫地烧到她心窝去了。

她讷讷道,“娘娘……”

“嘘。”徽音逗她,“你昨夜替我守夜,听到了是不是?”

一口浊气浮在锦瑟狂跳的心口,声音几乎变了调,“奴婢……”

徽音却笑,“哎呀,我唬你玩的,看,小脸都吓白了。”又调开视线,对她明显的异样无所察觉,懒懒望向窗外,平静得毫无一丝的波澜。

锦瑟方从惶遽中缓过神来,手脚还在一阵阵地发麻,知道娘娘是在找人寻开心,抿了抿唇,心里头竟然有些微微的失落。

这一瞬的走神被牵了线扯回来,只听徽音忽地问道,“陛下呢?”

锦瑟反应及时,忙道:

“经筵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今日正好逢了单日,淮王天色未明便入了宫,这会儿陛下应当还在文华殿听讲读官讲筵呢。”

“淮王?”

徽音神色一顿,蹙起细眉。想来想去想不到一个所以然,撇了撇嘴,说话很有些阴阳怪气,“他这学问,做什么讲读官?皇帝也不觉着小题大做。”

正说着话,忽有宫女踩着步子,急急地跑来通传。

慈宁宫规矩森严,哪怕一个小小的使女,仪态也不可不雅,除非是有极要紧的事,徽音正在妆台前由着女官挽发,手里捻着一支累丝珠钗,也被这脚步声吸引了去。锦瑟对慈宁宫座前伺候的知根知底,心道一声“坏了”,偏过脸去,目光在她身上停了停。

那宫女先给徽音行了礼,而后才道,“陛下来给主子请安了。”

此话一出,锦瑟颇觉诧异,瞅了瞅窗外的天色,这会儿?文华殿恐怕还在讲筵呢!

说到飞霜殿那位,也是个令人称奇道绝的主,要不是底下人不敢擅议,她倒是十分想找人唠一唠。这会还是讲筵的时候,淮王又是个格外规矩的人物,他是怎么跑出来的?徽音不知该说些什么,简直不可思议。

让他进来?这不更好笑了吗,她才不要。

“不见。”她从妆台前抬了脸,一双眸子在铜鉴中显得幽幽亮亮。

“怠惰学问、不敬讲臣,我才不见他。让陛下回文华殿听讲去。”

宫女点头道是,却步退出了殿。

锦瑟嘴唇嗫嚅着,想了又想,到底是没说出口。

主子平日里纵容宫女们围在庭中踢毽子,自个则在廊庑间看着,无论心情如何,都能将银钱和彩头流水似的赏下去。

分明是一团和气的人,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的好,让人慢慢便有了极深的错觉,可是御庭年轻的主人,在她眼里,或许连小猫小狗都比不上呵!

她想,兴许比起皇帝,主子还是最中意当年的先太子吧。

不消半会功夫,那宫女复又进了殿来。

徽音一早便知晏岐不会轻易地妥协,也做好了容他攀缠的准备,可举目一望见跟在宫女身后那道清瘦得好像一阵风都能吹跑的人影,她还是觉出极大的头疼来。

宫女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由十分的嘴拙,“主子……”

“母后。”

真是很温软的声嗓,到了耳朵里,只觉满耳清澈。

皇帝过了秋才十九,离双十还有整一年的光景,先前又曾大病过一场,更显身姿十分的清瘦。

秋雨打落满庭飘零的软红,平白生出许多颓败的味道,他殷殷地迎上前来,眼眉间仿佛含着春光的粲然,踌躇着没再往阶上走,只是抬起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