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娘娘今夜想要见到的是谁?”(微修罗场)(1 / 2)

加入书签

晏玄掖着袖摆走在花苑里,脚下是漫长的曲径僻路,伴着一个提着灯的侍女。

霜红苑多年前曾是处置皇嗣的冷宫,一路走下来,颇有世态炎凉的感觉。西廊薄纱裱糊的竹灯还留着,壁上描的金褪了色,贴的玉落了灰,举目不见锦天绣地。

他一时觉得惋惜。

锦瑟提着纱灯,纱绢绷在灯架四面,灯中燃烛,投落许多湿蒙蒙的重影。

晏玄在前头走得略快,她简直要追赶不上,却又实在担心娘娘,只得一边腹诽,一边快步直追。

追到半道,已经很是气喘吁吁了。

环顾一圈,山石连绵地隐没在昏夜之间,只在视野边缘透出模糊的轮廓,廊桥下铺陈死水残荷——这处是兰堂。

再走几步路,就要迎头撞上了。

……指挥使走了吗?

“殿下,”她有心警示,忙将声音放得大了些,“您走慢些,奴婢要追不上了。”

他没回头,在某个瞬间,锦瑟竟觉得面前是一缕无处落脚的孤魂野鬼。

这样渺无边际的联想,也不是毫无缘由的。

宫人有自己打探消息的门路,尤其是在主子身前侍奉的,谁没有几个阴私呢?

她曾听在御苑做事的老太监说,当年昭宗不喜贞怀皇后,中宫所出的三皇子晏玄,十六岁时就被赶去封地。本想让晏玄死在渤海,后来昭宗病得不能上朝,同样不受宠的太子——也就是先皇——奉命监国,第一道命令就是把胞弟从渤海召回。

等到神宗践祚,才将“淮”赐作了晏玄正式的封号。

说到霜红苑,好像还是他年少时索居的园林。

“把灯给我。”晏玄转过头,锦瑟才注意到他面容的苍白,简直像见了鬼一样。他虚起眼往廊下一扫,余光里慢慢有了反照过来的光亮,“你留在这里,孤——”

啪嚓。

一声足履碾碎枯叶的脆响,从折了一折的转角飘了过来。

锦瑟低声“啊”了一声,脑子空白瞬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方才那么大的声音,是聋子都该听见了吧?听见了也不躲不避,反而迎头直上,也真够嚣张的。

……唉,待会要是打起来了,她该帮谁啊?

锦瑟能听见的,晏玄自然也听清了。

还没等锦瑟想出借口,手上忽地一松,灯笼被取走了。晏玄举起火烛一照,照出视野中那截模糊闪烁的影子,伴随着一声讶然的低呼,冲散了一霎间欲来的风雨。

深沉的夜色逐渐淡去,他紧蹙的眉端,稍稍放松了一些。

不是他。

“微臣……”那人曲臂抱着东西,见状愣了愣,“微臣见过淮王殿下。”

锦瑟隔着一段距离,竟然辨认出来了,不由十分的失语。

原来是画苑的师重云,因娘娘喜欢他的画作,这人在慈宁宫里也算有几分薄面。

这个时候他来这里做什么?

晏玄眯着眼,气声听不出异样,“是你?”

师重云抱着画轴,先是慌张,复又镇定下来,微微垂着头,几步迎上来,规规矩矩地行了礼。他今夜没挽发髻,发梢还是湿润的,黑缎般的发丝披在肩后,垂着晶亮的银穗。

然而这随意的装束却像是溅出灯盘的火星,一颗一颗烧进晏玄的眼睑,激起一阵火辣辣的痛。

不能再想了。他对自己说。

师重云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认真道,“是微臣。”

“不怕殿下取笑,微臣午后误入此地,一直找不着出路。”

他抿嘴一笑,“后来发现这花苑虽然景物凋零,好在仍有可取之处,索性在这里取景画画儿。”

哦……替指挥使背了黑锅。

锦瑟心想。

师重云生来病弱,被家人养得拙笨不敏,他说的怕是实话,可晏玄不信。涔涔的积云堆在心间,他的心沉了又沉,在风里雨里飘摇着,慢慢陷进北方不化的冻土。

忽然就没有追责的力气了,只剩一无所求的萧然。

他握拳抵在唇边,轻轻咳嗽一声,冰凉的目光凝注在师重云身上,似停留又似心无旁骛地越过。师重云谦慎地任他打量,睫毛半垂着发颤,显出几分应时对景的紧张。

晏玄维持着长久的静默,冷风拂过袖袍,牵动衣角翩然地飞舞。

俄而,他将灯笼递还给锦瑟,重新将手掖进袖笼,调开视线,哑着嗓子说,“送师公子出去。”

锦瑟吃了一惊,连带着师重云也从恭谨中愕然地抬起头来。

“殿下!这怎么行——”

他冷冷地抛下最后一句话,“不要跟过来。”

***

徽音坐在地上,蜷着腿,头上盖着被捂热的鹤氅,惘然地注视着地上的草叶。

临走前,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情,她让姬无难走了霜红苑的偏门。

那是一座枯焦衰敝的院落,水井干涸,竹灯枯瘁,浑然不见昔日的金碧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