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1 / 1)

加入书签

只是这画曾是恩师多年前送他的生辰礼物,自是意义不同。 人丁单薄后来因为一些情况,竟给丢失了。如今他也已至古稀之年,不知道哪天就要殡天了。如果找不到恩师送他的这幅画作,觉得即使到了黄泉,都无脸面对恩师。如今突然得知如玉楼竟然展示出这张画,得知之后,怎能不激动。于是便亲自来了如玉楼。青玉看见老爷子过来,自是松了一口气。她布局了那么久,不就是等着这一天吗?见到了老爷子的青玉,于是她在他面前展现了一些异与常人的手段。让老爷子对她一见如故,很是信任。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她分文未取,将价值千金的名家画作直接送给了老先生的事情。如此,老爷子对她说的话更加信任了。老先生很久没有这么高兴了,他很是热情的邀请青玉去家中小坐。有如此好的接近芙蓉的方法,她自是不会拒绝。于是安排好如玉楼的事情,她便随着老爷子一起回郁府了。老先生喜静,于是郁府是离锦绣街较远的江碧胡同。这里四周景色非常宜人。一景一物,无不让人舒适自在。如今虽是寒冬季节,但在这江南之地,湖水依旧碧波粼粼,毫无结冰的迹象。湖中虽有残荷之景,本会显得有些萧条,却因残荷之中不时有几只水鸟飞过,而又增添了几分生动。马车经过湖边一路向前,直接驶进了郁府所在的江碧胡同。虽叫胡同,但郁府门前却十分宽敞明亮。这里不时有书生打扮的男子走过。这些人都是来大儒门前碰碰运气的。看能否碰见这位名扬天下的老先生。几个书生似乎站在门外大半天了,本来不报什么希望正准备离开的。可就在这时,众人却看到一辆青帷马车向这边缓缓驶来。马车一侧的车标上写着一个苍劲有力的“郁”字,不肖多说,几人也知道这是郁家的马车。几个书生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纷纷向马车处走来。待马车停稳之时,他们已恭恭敬敬立于两侧躬身施礼。老先生对于这样的情况似乎司空见惯。对着几人微笑着摆摆手,便带着青玉向郁府走去。郁家府邸算不上多大,也就是一处三进的宅子。

宅子虽不大,但布置却十分雅致高洁。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能感觉到,这里是书香世家。但细心的青玉却也看到时不时某一处便有小块的破坏痕迹。譬如影壁上的那首《陋室铭》,不知被什么涂画的已经有些看不太清了。第一进的垂花门处住的多是郁家的书童和仆人。还有打着尽孝道住进来的郁老爷子的侄子郁老三家。说来也怪,郁老爷子是天下有名的大儒,尤其是在江南一代名声甚大。郁家人丁却很是单薄。郁老爷子兄弟两人。他兄长那一支,如今留下的也只有他的侄子郁老三一家。其他家人,因为改朝换代,死死的伤的伤,有些已不知道流落何方。所以他对这个侄子算是格外照顾。听说他们在外居无定所,得知后便将他们一家接到府中。本想在江城书院给郁老三找个任教的职位,只可惜郁老三大字都不识几个。别说他想继承郁老爷子在江城书院的院长之职了,就是想当江城书院的学生,依他如今的学问也是不够格的。郁老三的婆娘李氏,更是和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沾不上边。说是市井泼妇还差不多。因为突然的富贵,虽然满身穿着华贵,戴着满头珠翠,但是身上的铜臭味以及小家子气是挡也挡不住。下面的四个儿女更是被这夫妻俩教的不懂礼数。看见生人进来不但没有上前打招呼行礼,反而是鼻孔朝天的仰着头看着你。原来有学子上门求教,郁老爷子只要有空,还是会接见一二的。如若真的没时间接见,也会让门房递上茶水和凳子,让人进来休息休息再离去。自从郁老三一家住进来之后,郁老爷子身体愈发的不好,府中的各种事务,几乎都被李氏把控。想见老爷子的,手中凡是没有提礼品的,只能像之前见到的那般,只能在郁府门外徘徊,李氏根本就不让进。郁老爷子得知后想管,可下一次李氏则会做的更过分。直接将人轰出门外。郁老爷子这一支人丁更加单薄,他不好与一个内宅妇人计较,只得由她去。除去郁老三一家,他如今身边留下的只有年芳二八年华的小孙女郁红莲了。论说郁红莲已过了及笄之龄,早该说定人家嫁了。只是她舍不得离开祖父,加之没有遇到自己心仪之人,便拖到现在,迟迟未嫁。确实,以郁红莲的容貌、学识,她就是嫁给世家公子也无不可。可偏偏她只是一个孤女。如今有郁老爷子作为后盾,或许郁家还支撑的起来。但谁都知道,如今老爷子年事已高,身体本就不好,能再多活一年半载已是老天格外开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