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3 / 4)
,但是这玩意具体是怎么样的其实也搞不清楚。
&esp;&esp;所以朝廷工部想要仿造保乡军的这种轻便小炮,还需要一些时日。
&esp;&esp;倒是左良玉那边良玉一看上头没办法,为了自保,也算是为了扩充自家的实力底蕴,已经是琢磨着自己找工匠铸造这种小红夷火炮了。
&esp;&esp;只是没有样品可以参考,甚至连具体结构都弄不清楚,只凭借着远远看那么一眼所画出来的图样就想要仿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esp;&esp;左良玉不仅仅打算自行仿造保贼军里的轻便小红夷炮,更打算仿造保贼军里的那种大鸟铳。
&esp;&esp;他对保贼军的大鸟铳喜欢的很。
&esp;&esp;同样是单兵携带的火枪,但是威力比官兵现在用的鸟铳大了许多,一枪打过去,甭管啥重甲都会被打出一个洞来。
&esp;&esp;而且贼军的这种大鸟铳还带有套筒卡扣的枪刺,这东西比鸟铳里的也用过的塞入式铳刀实用多了。
&esp;&esp;意识到这种大鸟铳的优越性后,左良玉已经下令自己手底下的工匠们开始仿造这种大鸟铳了。
&esp;&esp;和仿制保贼军里的轻便红夷炮比较困难不一样,仿制这种大鸟铳就容易多了。
&esp;&esp;毕竟左良玉手中也有保贼军里的这种大鸟铳的洋枪,让工匠们照着样子仿造就行了。
&esp;&esp;而技术上也没有任何的难题。
&esp;&esp;毕竟保乡军里的十八毫米火绳枪,从技术特征来说其实和明军的鸟铳也没啥区别,其最核心的枪管都是使用卷皮法锻造。
&esp;&esp;只不过在诸多工序上,保乡军的兵工厂会采用机械进行加工,而明王朝那边的工匠则是依旧采用纯手工加工。
&esp;&esp;然而这影响的只是生产效率以及标准的统一性,并不妨碍明军那边大规模仿造这种火绳枪。
&esp;&esp;左良玉这边琢磨着仿制保乡军里的枪炮,至于其他明军则是没这个想法了,或者是有这个想法也没那个实力。
&esp;&esp;左良玉和寻常明军将领不一样,人家不仅仅是个将领,而且还是个拥兵自保,骄横跋扈的将领,这缺粮了直接抢,没钱了也直接抢。
&esp;&esp;朝廷凑不出钱粮来大规模仿造新式军械,但是左良玉却是自己自行搜刮钱粮来仿制保乡军的军械。
&esp;&esp;为了凑钱,人家左良玉直接在汝州,汝宁府一带设卡收钱,时不时还派兵直接下乡收粮,偶尔还恐吓各城内的士绅要钱粮。
&esp;&esp;这弹劾他的奏折如同雪花片一样不断飞进紫禁城,但是他依旧屁事没有。
&esp;&esp;谁让人家手底下有一万多大军呢。
&esp;&esp;朝廷能不能把贼军扼制在楚北,避免贼军大举杀入中原,现在就只能指望着左良玉封堵住方城古道一线了。
&esp;&esp;哪怕左良玉现在行事再让朝廷诸公们恶心,也得捏着鼻子忍着,甚至还要琢磨着给左良玉封赏。
&esp;&esp;左良玉现在吞并叶县以及后方各地,和裕州一线的保乡军形成了对峙,如此也是让北线战事逐渐平息了下来。
&esp;&esp;一个不打算反攻南阳,一个也不打算进军中原,于是乎黄丁权和左良玉非常有默契的选择了对峙。
&esp;&esp;北线无战事,西线进展顺利,现在也就只剩下东南线,也就是德安府、黄州府一线的战事了。
&esp;&esp;其中黄州府战事没多大,保乡军第一师拿下汉阳之后,派遣了第二步兵团再加若干炮兵,骑兵,组成一个混成加强团杀向了黄州府。
&esp;&esp;因为黄州府内已经没多少明军兵力,因此该加强团顺利攻克了黄坡、麻城等地,在八月下旬又陆续拿下黄州府府治黄冈、蕲州等地。
&esp;&esp;期间荆王渡江南逃前往九江,保乡军把荆王府洗掠一空后,继续推进到黄梅、宿松一带。
&esp;&esp;因为连番战事将士疲困,加上陆地补给线过长,并且又在宿松一带遇到南直隶的大量明军堵截,因此第二步兵团这才停止了东进攻势,并开始就地构筑防线。
&esp;&esp;而德安府一线则是比较谨慎了,这倒不是说德安府内的明军比较强悍,实际上哪怕是如今驻防德安府府治安陆城的六七千明军也不被保乡军看在眼里。
&esp;&esp;但是考虑到这些明军擅长不战而逃,这万一己方大军推进过去后,又来一个望风而逃直接逃到义阳三关的话,那么后续就比较麻烦了。安陆城,这已经是保乡军碗里的菜,现在保乡军东进德安府的整体战略,并不是为了攻克安陆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