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288节(2 / 3)

加入书签

干脆就是行军的时候炮架受到损坏无法机动而掉队。

&esp;&esp;这些损失或已经受损需要修理的火炮都是需要一一补充,替换的。

&esp;&esp;火枪以及盔甲,长矛这些单兵武器就更不用说了,损耗率更大。

&esp;&esp;基本一场大规模战役下来,相当多一部分单兵装备要么遗失,要么遭到彻底破坏无法维修,还有部分武器则是需要修理,尤其是冷兵器在大战过后,需要修理的比例更高。

&esp;&esp;最后还有一大类需要补充的物资就是骡马。

&esp;&esp;楚军的行军强度还是比较高的,而高强度的行军的关键不是人,而是骡马。

&esp;&esp;不管是火炮还是弹药粮草,又或者干脆是士兵身上的单兵装备,这些都是需要马车来运输的。

&esp;&esp;而拖拉马车的骡马就成为了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esp;&esp;但是骡马它不仅仅吃得多,耗费大,而且耐力也远不如人,持续高强度行军的时候,骡马的损耗可是不小。

&esp;&esp;第六师之所以还能够在东征的过程里,之所以还能一路保持高机动能力,可不是因为战前准备的骡马太强悍,而是因为第六师一边打仗一边征用当地骡马。

&esp;&esp;其中光光是第六辎重团就在一路上,先后强制性征用了超过一千匹骡马,而这基本也意味着,第六辎重团在路上损失了超过一千匹骡马。

&esp;&esp;这还仅仅是一个第六辎重团而已,第六师的其他部队也是先后征用了大批的骡马以维持部队里的骡马数量,以确保机动能力。

&esp;&esp;全部加起来,第六师一路上估计都征用补充了超过三千匹的骡马。

&esp;&esp;然而哪怕如此,等第六师杀到金陵城的时候,骡马的缺口依旧非常大。

&esp;&esp;这一次趁着休整的时间,后勤部从城内以及周边地区搜刮了大几百匹骡马重新补充到第六师。

&esp;&esp;第六师在补充人员和枪炮以及骡马还有弹药以及其他物资等等。

&esp;&esp;第一师,两个独立臼炮团也同样如此。

&esp;&esp;倒是第一近卫师这边可以稍微放缓一二,因为按照作战计划,第一近卫师后续将会驻防在金陵城里。

&esp;&esp;一方面是作为战略预备队,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驻防金陵城,弹压周边地区。

&esp;&esp;同时也充当金陵城这边沿江炮台、要塞的驻防部队,配合海军阻挡明军水师沿江而上。

&esp;&esp;话说楚军攻克金陵城后,明军水师虽然临时退却了,但是第二天却是再一次重返金陵城外的长江江面上,并对金陵城沿江地带,尤其是码头港口位置进行了炮击,直接把当地的港口码头打了个稀巴烂。

&esp;&esp;甚至一度闯到了大胜关区域,嗯,这里也是楚军海军目前驻防的营地。

&esp;&esp;这让海军那边气急败坏,差点没忍住直接冲出去和明水师舰队来个大决战,但是最终还是被明军水师中的嫡属于郑芝龙船队里的好几艘大船给镇住了,只能嘴上叫嚷着,但是也没敢杀出去……

&esp;&esp;但是江防也不能没有啊,既然海军靠不住,那么军方自然也就需要想其他办法,比如说建设江防炮台。

&esp;&esp;因为江防紧迫,所以陆军那边直接就把直接攻打金陵城的多门十四斤攻城重炮,再加上部分九斤野战炮部署到了阅江楼外的沿江地带,构筑了初步的阅江楼炮台。

&esp;&esp;这一段长江江面只有一千多米,采用九斤和十四斤的火炮完全能够进行有效封锁。

&esp;&esp;如此,才算是初步扼制了明军水师沿江而上的情况。

&esp;&esp;不过炮台光有火炮也不行,也需要一定的守备部队,免的敌人直接登陆从地面进攻炮台,因此,第一近卫师在阅江楼炮台也派遣了一个团进行驻防。总体来说,第一近卫师后续的任务比较轻,因此补充序列也是排在了后面。

&esp;&esp;而当部队进行休整和补充的时候,大楚帝国也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esp;&esp;十月二十日,风雪之日。

&esp;&esp;罗志学在城外的雨花台指挥部里下旨,即日起正式迁都应天府,以应天府为京师。

&esp;&esp;正式迁都应天府金陵城,这是大楚帝国历史性的一步,这意味着大楚帝国已经从一个局限在湖广地区里的小地方政权,正式成为了占据华夏半壁江山的大型政权。

&esp;&esp;这是大楚帝国从湖广走向全华夏的重要一环。

&esp;

↑返回顶部↑
x
.

书页/目录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