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300节(2 / 3)

加入书签

务院之类的专业人才,但是奈何没这么多人给他选啊。

&esp;&esp;这年头的读书人,都是读四书五经的,你想要从这些人里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还需要时间去逐步推广格物科,而不是一步登天就能选拔出一大批的格物科人才来。

&esp;&esp;即便是这一次格物科里所录取的人才,在理科水准上也不咋地,甚至还不如皇家理工学院里的那些学生们呢。

&esp;&esp;毕竟这些人,其实以前都是传统的士子,顶多以前就是对算术之类的比较有兴趣有所涉猎,但是正儿八经的钻研,其实也就最近半年乃至几个月的事。

&esp;&esp;很多人的水平真心不咋地,但是之所以还是录取他们,甚至打算重用他们,还是为了向外界传递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国朝重视格物,尔等士子就别一天到晚琢磨着四书五经了,该把精力放在格物科上来了。

&esp;&esp;殿试也是中规中矩,罗志学亲自坐镇当主考官,而且也没有搞出来太过稀奇古怪的题目来,甚至三科学子的题目都差不多性质,都是策论,史论这些为主。

&esp;&esp;毕竟这是殿试,考的已经不是基本功,更多的还是考眼界以及想法这些,此外免不了还要看一看颜值。

&esp;&esp;状元嘛,肯定是不能让个丑逼来当的,不说翩翩美男子,好歹也要选个看着顺眼的。

&esp;&esp;因此这殿试,和会试以及乡试还是有极大区别的。

&esp;&esp;毕竟乡试和会试,考的是学子们的基本功,比如进士科里极度重视的八股文章,这玩意其实很考究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点逻辑思维能力,你连题目都破不了……

&esp;&esp;因为题目都是一水的截搭题,普通人看了都迷糊!

&esp;&esp;以截搭题做出来的文章,就是对考官胡乱选出来的几个字所组成的句子进行理解,并且要做到言之有物,还要扣合圣人之言等等。

&esp;&esp;说白了,就是考官指着一坨狗拉的屎,考生也得把这坨屎说成是圣人拉的屎,而且还得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esp;&esp;让人看了你的文章,哪怕心里知道这是狗拉的屎,但是也得捏着鼻子说:你说的对,这就是圣人拉的屎!

&esp;&esp;这种变态的截搭题,放在后世里当语文题,绝大部分考生看了都得一脸楞逼,连题都破不了,更别说还要言之有物,正儿八经的胡扯出来一篇文章了。

&esp;&esp;法务科和格物科就更不用说了,这两个科目的考题,其实也进士科也差不多,也有着写文章的实体,依旧是一水的截搭题。

&esp;&esp;只不过后面还有占据了极大比重的法律相关以及理科相关题目,并且分数比重要更大,题目要比进士科的简单一些。

&esp;&esp;同时,其实进士科里也有相关的法律题目以及格物科题目,只是题目比较简单,分数比重也比较低。

&esp;&esp;总体来说,大楚帝国办的这一次科举,虽然分成了三科,但是三科都要同时考经书、时文、法律、数学等题目,只是各科的题目比重不一样而已。

&esp;&esp;作为格物科的新进士子,孙启年看到题目的时候,都是大大松了口气。

&esp;&esp;他还以为他们格物科的题目,还会是那些让人抓狂,恨不得撤掉头发的各种理科题目呢,没想到是正儿八经的文章题目,不少还是紧扣事实的题目。

&esp;&esp;有策论题五道,考生任选其一作答。史论题五道,考生任选其一作答。

&esp;&esp;比如其中的第一道策论题目比较宏大,讨论的是税务问题,题目为:‘不加赋而国用足,其害乃甚于加赋论’

&esp;&esp;策论第二道题目则是紧扣正在发生的事情:‘汉天有新织机,出布数倍于土布,精美数倍于土布,人云‘新织机断农家之路,不可留也’,详论得失,试陈两宜之策。

&esp;&esp;策论第三道: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皇理院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esp;&esp;还有史论,第一道史论题目就是:‘夏,少康年四十,以一成一旅致中兴论’

&esp;&esp;第二道史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esp;&esp;这些题目,其实题目都很大,并且涉及的范围其实很广阔,如果全部都要作答的话,那么就要博古通今,而且还得对一些士子们平日不关注的东西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比如说工业、经济等等。

&esp;&esp;策论第

↑返回顶部↑
x
.

书页/目录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