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384节(3 / 4)

加入书签

esp;对于古时候的冷兵器军队来说是这样,对于现在的楚军来说更是如此。

&esp;&esp;尽管楚军在解州和卢氏一线都同时发动了进攻,但是这两个方向的进攻所用的兵力都是轻装部队,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支偏师而已,更大的作用还是牵制敌人的兵力,顺带攻占上述地方。

&esp;&esp;黄丁权可没真指望他们穿插能到潼关背后,给潼关守军来一个前后夹击,这不现实。

&esp;&esp;黄丁权有更好,也更简单的办法攻占潼关:直接火炮开路,一路炸过去!

&esp;&esp;为此,他不惜调动了数百门各种火炮,更虎口夺食从友军抢来了大量的新式榴弹。

&esp;&esp;现在,就是见证爆炸的时刻了!

&esp;&esp;第478章 潼关防线

&esp;&esp;潼关前线,穿着一身将官常服的黄丁权,拄着军刀爬上了观察山头,就在他的正前方千米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潼关。

&esp;&esp;用传统意义上说的潼关,其实只是一座扼守山谷通道的小城池。

&esp;&esp;如果是传统的冷兵器军队想要拿下潼关,就必须死磕这座扼守通道的城池,这对于缺乏攻坚能力,更没有大威力火炮的冷兵器军队而言,其难度是超级大的。

&esp;&esp;但是对于拥有大量火器的楚军而言,如果守军不做外围尤其是两侧的防御部署,不在外头挖掘大量的壕沟以及构筑堡垒的话,那么守军几乎不可能挡住楚军的炮火。

&esp;&esp;以楚军的强大炮兵实力,嗯,甚至都不用什么新式榴弹,光靠着大量的五斤和九斤野战炮以及九斤和十四斤加农炮,也能够硬生生的砸出来一个缺口,进而掩护重甲步兵发起进攻。

&esp;&esp;哪怕实心炮弹很难直接威胁到厚实的城墙,但是也能够对城墙上部的城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esp;&esp;更加别说,楚军还有大量的臼炮呢,这些臼炮纵然射速慢,机动也不方便,精度也差,操作还特别的危险,性价比也特别低,炮弹经常哑弹,哪怕爆炸了也经常只爆炸成为两半,而且还只能用于攻城作战等一大堆的缺点……

&esp;&esp;但是其独特的弯曲弹道以及爆炸杀伤的特性,能够在攻坚战中体现出来实心直瞄火炮所无法比拟的作用,依旧足以抵消诸多的不足,进而成为楚军的攻城利器。

&esp;&esp;至于什么性价比低之类的,财大气粗的楚军表示,这根本不是问题……老子有的是钱。

&esp;&esp;你说发射实心炮弹的野战炮比臼炮更好,更实用,性价比更好之类的……人家楚军表示:我野战炮也比你多……而且是多的多!

&esp;&esp;军事装备的竞争嘛,其实也很简单的,就是:你有的我也有,而且比你多,比你好,然后你没有的我还有……

&esp;&esp;至于对面的明军,倒不是他们不知道臼炮,也不是搞不出来,纯粹是没这个作战需求,他们又不攻城,要臼炮干啥啊……

&esp;&esp;倒是东掳那边,听说在这个冬天里召集了不少工匠仿照楚军的臼炮,搞出来他们自己的攻城臼炮,嗯,他们取名为‘冲天炮’。

&esp;&esp;人家这是还做着攻克山海关,杀入中原的美梦呢!

&esp;&esp;既然要攻克山海关,要打攻坚战,自然也就对臼炮这种武器有需求了。

&esp;&esp;楚军大量装备了臼炮,这是孙传庭麾下的西明军很清楚的事,毕竟双方打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好几年了,这挨臼炮的炸多了,自然也就慢慢琢磨出来怎么抵抗臼炮的攻击。

&esp;&esp;于是他们围绕着扼守通道的潼关城,在两侧以及前方构筑了一条复杂的防线。

&esp;&esp;光是楚军知道的大型堡垒就足足有八座之多,这些堡垒分别在潼关两侧以及前方,依托山体进行构筑,上头还部署了长管火炮以及不少的短管火炮。

&esp;&esp;再加上大型堡垒之间的众多中、小型堡垒。

&esp;&esp;这些堡垒不分大小,其周边往往都挖掘有壕沟、胸墙等防御工事,部署有火炮。

&esp;&esp;当面的明军构筑了一条繁杂的防线,并且覆盖了南北十五公里的范围,几乎是从黄河边上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他们在几乎所有适合楚军进攻的地方都修筑有堡垒,扼守了几乎每一条楚军可能大规模通过的通道。

&esp;&esp;这种堡垒带壕沟和胸墙,并部署火炮的防御体系,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抵抗楚军的强大炮火,包括实心弹轰击以及臼炮轰击。

&esp;&esp;至于修建这么多的堡垒,自然是防着楚军绕过潼关本身,从潼关的南边走小道绕行。

↑返回顶部↑
x
.

书页/目录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