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节(2 / 4)
著士兵看不懂,就连孟买城堡内的一票走南闯北,见识众多,其中一部分还参加过欧洲三十年战争的英军军官们也是看不懂。
&esp;&esp;此时此刻,孟买城里的战争模式,让他们同样疑惑不解,甚至是恐惧!
&esp;&esp;楚军的炮击实在是太狠了,尤其是那些会爆炸的榴弹根本挡无可挡。
&esp;&esp;一旦楚军发起步兵进攻的时候,己方的守军势必要登上城头守城的,然而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把自己的步兵直接暴露在楚军的猛烈炮火之下。
&esp;&esp;任何一个军官想到己方步兵暴露在楚军猛烈炮火之下的场景,都忍不住皱眉甚至惊恐。
&esp;&esp;没有士兵能够挡得住这种猛烈的炮击,因为那都不是作战,而是让他们去送死,并且是毫无价值的送死。
&esp;&esp;于是乎,再又一次的作战会议里,英军方面的军官们经过了商议,决定立即开始构成城内第二道防线。
&esp;&esp;一旦楚军出动步兵攻城,那么英军将不会在城头和楚军死磕,而是把楚军放进来,己方则是在城墙后方依托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防线进行防守作战。
&esp;&esp;而有了城墙以及城内建筑物遮拦后,楚军的火炮再猛烈也不可能对英军造成致命威胁。
&esp;&esp;剩下的,那就是步兵之间的较量了,而他们对自家的步兵的勇武有信心……没信心也不行。
&esp;&esp;打巷战的话,情况再差也比冒着楚军的无数炮弹在无遮拦的城头作战强。
&esp;&esp;把楚军步兵放进来,通过打巷战的方式大量杀伤楚军步兵,最终迫使楚军退兵,这是英军方面诸多军官详细考虑过后所得出唯一一个可行的解决方式。
&esp;&esp;只是,他们能如愿吗?
&esp;&esp;第734章 彻底控制印度半岛沿海
&esp;&esp;英格兰人在城内的动作可不小,毕竟要在城内构筑大量的防御工事,没有足够的防御工事,哪怕是打巷战他们也打不过楚军啊。
&esp;&esp;毕竟这年头又不是后世,步兵手中可没有太多可以精确射击的步枪,想要打黑枪可不容易。
&esp;&esp;所谓的巷战,其实也就是依靠城内的众多建筑所形成的复杂地形进行防御作战,进而避免城外楚军大量火炮的威胁。
&esp;&esp;毕竟楚军的火炮都部署在城外,而这年头的大部分火炮弹道都比较平直。
&esp;&esp;当守城士兵直接躲在城墙后面的第二道方向进行防御作战时,那么高大的城墙本身就会形成一道障碍,避免楚军火炮发射的大量炮弹,直接落入城墙后方的第二道防线。
&esp;&esp;这是英军方面的打算!
&esp;&esp;但是英军方面显然是对楚军了解的还不够多,更够深入,并不是很清楚楚军方面装备有大量的轻型榴弹炮。
&esp;&esp;楚军里的所谓轻型榴弹炮,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滑膛臼炮,身管都很短的……楚军装备这玩意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臼炮的大曲线弹道,用来发射爆炸榴弹攻击躲在防御工事里面以及后方的敌人。
&esp;&esp;因为这玩意打出去后,有可能直接落到敌人头顶上爆炸,或者干脆是凌空爆炸。
&esp;&esp;普通的防御实心炮弹的防御工事,其实对楚军的这些曲射榴弹效果不大,想要更好的防御楚军的爆炸榴弹,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修筑一些比较窄小的战壕,或者干脆是构筑有顶盖的防榴弹工事。
&esp;&esp;当年明军以及东掳人就是这么干的……他们被楚军打的太狠,而且双方交战时间比较漫长,因此逐步发展出来了比较完善的防榴弹工事体系。
&esp;&esp;但是很显然,国外的那些土著,包括这些欧洲殖民者们的防御理念,还是停在了防御实心炮弹上头,采用的是棱堡防御工事为主。
&esp;&esp;荷兰人也好,英格兰人也罢,他们的棱堡类防御工事面向其他土著的时候特别好用,面对欧洲同行也很好用,但是面对拥有大量榴炮的楚军而言,这些什么棱堡防御工事就没啥用了。
&esp;&esp;历史上横行几百年的棱堡防御体系最终为什么被放弃了?
&esp;&esp;就是因为榴弹开始大规模流行的缘故,而传统棱堡在爆炸榴弹面前的防御效果……还不如随便挖一条水沟强(战壕)。
&esp;&esp;当然,棱堡也在逐步发展,最终进化为和地形相互结合起来的堡垒防御工事体系,但是这已经算不上是棱堡了。
&esp;&esp;英格兰人如今在孟买城堡这种过时的防御体系,就被楚军打的苦不堪言,最终被迫放弃城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