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795节(3 / 4)

加入书签

大街这种实际上,已经远离真正市中心的街道里,都已经安装上了煤气灯了。

&esp;&esp;为人们提供夜间出行的基本照明。

&esp;&esp;只不过沈村大街只是普通街道,而继续往前到了黄浦江边,踏足在黄浦江大道的时候。

&esp;&esp;此地的公共煤气路灯更加密集,并且大道边上的大量商业建筑,也会在门前架设私有的煤气路灯。

&esp;&esp;众多的煤气路灯,把整条黄浦江大道照的灯火通明,丝毫没有夜间的黑暗。

&esp;&esp;路灯的灯光之下,黄浦江大道上依旧繁忙无比,十多米宽的沥青马路上,不时的有挂着玻璃罩鲸鱼油灯的马车路过。

&esp;&esp;大量满载着货物的四轮马车在道路上通行着,趁着夜间交通没有那么拥挤,把货物运输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esp;&esp;黄浦江大道旁的那些宏伟建筑里,不时有穿着体面职业装或传统汉服的人从大楼里出门,朝着路边等候的出租马车一招手,随后上了出租马车。

&esp;&esp;不过更多从这些大楼里出来的加班的人,虽然穿着一身体面的呢料职业装或丝绸汉服,却依旧到公共马车站台上,拖着疲困的身体坐上公共马车,随着马车一路摇晃回家。

&esp;&esp;公共马车一路穿行,还能看见一些灯火通明,甚至比白天更热闹,挂着引人遐想的各种红色灯笼的酒楼茶馆,不时还能听见里面传来的吹拉弹唱声,咿咿呀呀的声音游荡在昏暗的街道上,向世人证明着松江哪怕是到了晚上,依旧繁华而热闹!

&esp;&esp;不说繁华,汇集了无数金钱的黄浦江大道,哪怕是在稍偏僻一些的西城区里,很多地方到了晚上依旧是灯火通明。

&esp;&esp;西城工业区,安华纺织厂里,工厂内好几座庞大的纺纱厂房里已经灯火熄灭,工人们也早早下了班回家。

&esp;&esp;但是在厂房一侧的办公楼里却是依旧灯火通明。

&esp;&esp;三楼会议室里,十几个穿着新式职业装的中年或老年男子坐在长方桌两侧,会议室里烟雾缠绕,以至于哪怕大冬天里都开着窗户通风。

&esp;&esp;长方桌正前位的是一个穿着职业装的中年男子,他一手夹着一根东华牌卷烟,一手翻着身前的文件。

&esp;&esp;半响后只见他夹着烟狠狠的吸了口,随即把烟头在身前的烟灰缸里掐灭,烟雾被喷出后,在他身前形成了一团白蒙蒙的烟雾。

&esp;&esp;烟草这东西在前明万历年间就传入,并迅速传播到了整个华夏地区,一开始明朝也好,东掳也好,其实都对烟草进行过禁制,不过成效不大,民间开始大量种植自吸。

&esp;&esp;等到了大楚帝国时代后,罗志学一开始也想过禁制,但还是效果不大,再加上烟草利润实在太大,对财政贡献极大。

&esp;&esp;后来干脆实施烟草专营制度,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esp;&esp;后来发展到采用烟斗,乃至卷烟。

&esp;&esp;如今的烟草行业规模已经很大了,财政贡献极大。

&esp;&esp;尤其是大楚帝国在承顺十五年,因为大规模采用工业化生产食盐,但是食盐这东西属于人类生存必需品,帝国不可能为了利润就让人们吃不起盐的,甚至还在工业化生产食盐后,多次大规模下调食盐价格。

&esp;&esp;到了如今,食盐这东西在帝国本土乃至海外领地里,已经变得很便宜了……便宜到哪怕你搞食盐走私之类的都赚不上几个钱。

&esp;&esp;同时还大规模向各个土著国家进行食盐倾销……如扶桑,印度,西亚,美洲、非洲,甚至欧洲,都出现了大楚帝国优质廉价食盐的身影。

&esp;&esp;如此情况下,虽然盐还是属于专营,并且产量极大,但实际贡献的利税已经远不如前了。

&esp;&esp;这个时候,烟草就取代了食盐,成为了官府专营行业的大头,每年贡献大量的税收和利润。

&esp;&esp;民众们也从开始的抽土烟,到烟斗,再到自行卷烟丝,再到现在的工厂生产的纸卷烟。

&esp;&esp;尤其是在中上层里的非常流行!

&esp;&esp;如今会议室里烟雾缠绕,就可以证明大楚帝国过去几十年里的烟草行业的迅速发展……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就是了,毕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时间长了,各种肺部疾病就好了,什么肺水肿啊,肺癌啊都来了。

&esp;&esp;这玩意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可比什么粉尘行业大多了,粉尘行业撑死了影响少数从业人员,但是烟草,影响的是无数人。

&esp;&esp;

↑返回顶部↑
x
.

书页/目录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