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三章平地惊雷(1 / 2)

加入书签

等到迷迷糊糊被推出房外时,无迹还是有些回不过神,她怔愣的看着被塞进手中的倚天剑,愈发觉得赵瑾想法是在不可捉摸。

“这是什么意思?”她喃喃道,百思不得其解的缓缓向房中走去。

明明已经明说了婚约之定,赵瑾仿佛并未死心,按照他的性子,会做出什么事来倒真的不可预判。

少女一路忧思的回到房中,反手关上门,神色凝重,心头氤氲着不祥之感。

正当她在屋中对着一刀一剑怔愣之时,门扉突然被叩响。

“无迹妹妹。”

周哥哥?

她起身刚要开门,突然想到唇上因为啮咬的微肿,微微顿了下:周哥哥一向心细,若是看到保不齐会生出什么意外,还是算了。

于是犹豫了下隔着门应答:“周哥哥,我一切尚好,只是正在运功不便开门。”

门外青年缓缓放下手,目光中丝毫没有意外,唇边依旧噙着温柔的笑:“那你安心修习,我便不打搅了。”

嗓音温柔如旭日暖阳,但眼底却是凝结的冷意:少女避之不见还用得着猜么。

赵瑾。

他无声默念了下,转身离去。

无迹应答过后见门外没有什么动静了,这才松了口气,转目看向桌上的一刀一剑,犹豫了下便双手持握,运上内力奋力互斫。

登时刀剑从相接处断裂开来,各自掉落出一本典籍来,少女将两把断刃放好,才去看那两本书:从刀中掉落出来的百胜兵法《武穆遗书》,据说是抗金大将岳飞所着,少女翻了翻,诸凡定谋、攻伐、练兵、使将、布阵、野战,以及险招奇兵等,无不详加阐述;而另一本《九阴真经》则是上下两卷,上卷为内功心法,下卷为武功招式,载有破解各大门派武学的方法,更是天下武学总纲。

无迹略翻了翻,发现这《九阳真经》居然和早已修习过得《九阳神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九阳真经》内力至强,天下武学附拾皆可使用,而《九阴真经》包含无数神奇招术,诡秘莫测,义理艰深难学,二者一阴一阳,并存于世。

她本就天赋卓绝,这一看更是如痴如醉沉浸其中,外界纷扰充耳不闻。

那《九阴真经》内功修习极为苛刻,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运转小周天三十六圈;而第二重更要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周天三十六圈;接下来的三重四重更是一个比一个艰难。

如此看来此功法不愧为天下至强,就算是武学奇才每个年也不可能学有所成,怪不得那秘籍旁还放着一本速成功法。

然而无迹早已将《九阳真经》练到至臻,九阴九阳又是异曲同工,相辅相成,是以修习起来如有神助。

日落时,少女身上阳气蒸腾,神色痛苦万分,乃是九阴真气运转全身修复筋脉;而天色渐晓时,她额角又有冷汗不住滴落,浑身寒气几乎要凝成实质,乃是气化至寒,如坐寒冰。

等到船外日光渐亮,无迹缓缓睁开眼,她修习的极快,甚至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但是经过这十个时辰,也不过勉强突破二层。

她一收功落地便觉得轻盈至极,别说身上疼痛筋脉,就是外伤也都修复如新了,耳聪目明更上一层,浑身上下清灵透彻,周遭温度也不像之前一般克制不住的暖融融,而是温凉自如,即便是数九寒天仅着单衣也丝毫不觉寒意。

她怔怔看了看手心,过于轻快的抬手让她有些不真实的虚幻,察觉真气浑厚有力又绵绵不觉,又忍不住兴叹,不愧是当真是天下武学第一。

正当她沉浸在全身大愈的欢喜之时,忽然听到甲板上传来的刀剑声,虽然相隔甚远,但是如今对她来说无比清晰。

怎么回事?

她顾不得细想,连忙飞身跃出窗外。

船头甲板上,一青一白两道身影正激烈缠斗,无迹瞬间便从残影中认出,青衣的正是赵瑾,他不知道从何处拿的一把长剑;而白衣的则是周之洛,持着他刻着银线莲的佩剑。

二人一个外伤一个内伤,但即便是如此,赵瑾身为养尊处优的元朝世子,怎么可能抵得过昆仑掌门!

眼见着一道“望月穿花”,剑光直直划向赵瑾右臂,无迹立刻想也不想移身幻影,顷刻间便将周之洛的剑挡了下来。

“周哥哥!你们怎么回事?”

见来者是无迹,周之洛抿着唇,玉容冷凝的放下手,眼神如寒冰一般刺向一旁的赵瑾;而赵瑾亦是冷笑,俊朗的面上是讥讽。

“怎么?你堂堂昆仑掌门,做得出这挟恩图报之事,还怕他人讲出来?”青年声音轻轻慢慢,但蕴含的却是刺骨毒意。

他们闹得这番动静,自然将全员上下都惊动了,小昭与金花婆婆站在舱门前;空念则是远远地立着,远目看着渐渐靠近的岸边渡口;谢逊坐在窗边看着甲板上的三人,脸上还带着笑;小诛刚从掌舵处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