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厂穿民国 第62节(2 / 3)
他们还从厂里拿铅笔,自发到街上兜售国货,还会在学校、街道挂横幅,喊口号让大家支持国货。
秦无双一开始以为这些学生是为了挣钱。毕竟这些学生拿的货多,她给的都是批发价。但是有一次超出了她的意料。
这天秦无双在铅笔厂忙活,小华兴冲冲跑过来,说有人找她。
她走过去一看,就见会客区有两个人,一位是学生,一位是戴着眼镜的中年人。
双方介绍后,秦无双才知道中年人是学院的老师,他想跟铅笔厂定一批货。
秦无双看了眼学生,笑道,“当然好。您要多少只?”
“我要一万罗。”老师推了推眼镜,“我们学校有画画专业,最是需要铅笔。想问什么时候能送到货?”
无双铅笔现在卖得特别火,大批量都要提前定货。
秦无双笑道,“一周之内肯定能送到您学校。”
两人签定合同,老师也付了定金。
等签完合同,秦无双再找学结算工钱时,学生已经走了。
秦无双问老师,这学生叫什么名字。
老师不太清楚,“他拿着铅笔过来推销,让我支持国货。正好学校也要购买铅笔。我就过来签合同了。”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由于学生刮过来的这阵风,无双铅笔像一阵旋风在上海风靡起来。
短短一个月,上海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学院都用上了它。之前百信东家预估的九成都算少了。
在上海,华国人就得用无双铅笔,你要是用洋货,就会被同班同学鄙视,认为你崇洋媚外。
人是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尤其外国人在上海发出不少欺压同胞的恶劣事件,这些同学算是爱国意识觉醒最早的一批。
这些爱国学生也会给自己打气,“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国产铅笔,国产钢笔还会远吗?”
虽说在民国卖铅笔,秦无双没挣到多少大洋,但是看到这些孩子为了救国牺牲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她真的大为震撼。
她在这个时代一直处于游离的状态,甚至有时候她是急躁的,她希望快些完成任务,好救回她妈妈。
刚穿过来时,她看到这些学生举行游1行运动,她当时是不支持的。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北洋政府不会在乎这些学生,甚至他们会动用武力镇压这些学生。
她甚至觉得这些学生是鲁莽的。可是她现在不这么看了,这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形为会惹怒当局吗?
他们知道的,可他们还是这么做的。
这些半大孩子,他们有的年纪比她小了十岁,为了祖国,他们不怕牺牲,在烈日和寒风中唤醒周围麻木的百姓,她没法不感动。
她切切实实的体会他们的矛盾和痛苦,也明白他们急于救这个国家的真诚与冲动。
她甚至想过告诉他们未来祖国会强大起来,但是这样不管不顾的后果,她无法承受。
当这些学生举办义捐活动时,秦无双都会捐出一笔经费,她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得偿所愿。
秦无双一连几日都待在二楼,除了吃饭,她不曾下去,每天都是坐在窗前,看着底下热闹的街道。
苏锦绣不明白她怎么了,铅笔不是卖得很好吗?为什么她反而不高兴呢?
“东家,你是不是遇到烦心事了?”
秦无双收回视线,看向苏锦绣,“我在担心这些孩子们。”
苏锦绣探头瞅了一眼,楼下是那群中学生拿着一包包铅笔扬长而去,她不太理解,“这些学生过得比你我还好,他们家境都很好的。”
秦无双点点头,苏锦绣这话倒是不错,这些人的家境的确很好,但是他们的未来不见得好,这个国家会陷入混乱,这些爱国学子他们会怎么做呢?兴许会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年纪轻轻就有可能死在战场上,见不到新华国的太阳……
他们为了那崇高的理想失去宝贵的生意,这些可爱的人,他们的生命是那么鲜活。
秦无双漫步在街头,不知不觉,她来到了法语进修学校。
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准备出国留学的,有些是因为语言不够通顺,有些则是因为钱不够,在上海勤工俭学。
秦无双看到许多学生上午在码头扛活,下午来学生上课。
这样的学生家境算不得多好,但是他们努力在救这个国家。
她找到学校的老师,“我想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十名贫困学生去国外留学。不要求他们还钱,只要求他们能够加国报效。”
老师们大吃一惊,虽然他们很感动,但是也不得不提醒她,“去国外留学可不便宜。”
秦无双是知道的,以前她看过不少民国小说,比如方鸿渐到国外留学四年,当时他留学的费用是死了的未婚妻家里拿出的1300磅的嫁妆资助的。折合13w大洋。这么多大洋都能买一架飞机了。
她一年就掏13万大洋,这笔款不是一般的大。
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