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3节(2 / 3)

加入书签

处理肥肠有人用盐、醋和面粉,这些比较贵,苗婉养猪场里有个老乡有土法子处理,特别省钱,也不复杂。

关键就两点,除去外面的绒毛粘液和翻肠子清理,都是得耐心反反复复的功夫,没什么技术含量。

先将泡软了的草绳打散,包裹在肠子开头,用草绳紧紧箍住滤到另一头,多用几根草绳滤几遍,等草绳松散的空隙将表层的油脂和粘液都刷下来,肠子外面就干净了。

而后将肠子翻过来,清洗掉表层油脂后,撕掉上头的油脂块和小叉肠,而后用草木灰搓洗两遍,冲洗干净,再将肠子翻回来,用草绳最后滤掉翻肠出来的浮油,这就处理好了。

处理好的肥肠是很清新的淡粉色,这样处理过的肥肠也还有淡淡的味道,所以等耿氏做好饭后,苗婉将洗干净的下水放回粗瓷盆的清水里,倒了一点点醋和盐泡着,先吃饭。

等吃完饭,耿氏洗刷,乔蕊打扫屋里,娘俩都不让苗婉坐下起来的折腾。

苗婉也不推辞婆婆和小姑子的好意,回房里将前阵子用来止吐的香包给拿出来。

都说民以食为天,不能出门做买卖,还守着个杀猪匠的邻居,有什么是比卤肉更适合做第一桶金的呢?

作者有话说:

菘菜:白菜。

荆芥:小茴香,叶子能当野菜吃,果实晒干能当做菜的香料,也能够提取芳精油。

第3章 (修文)

耿氏在一旁刷碗,见苗婉把香包拿出来,彻底淡定不了了,“你要用香料煮下水?那又香又臭的还能吃吗?”

这香包是因为苗婉孕吐太严重,在流放路上碰见西域商人买来的,不大个香包,足足花了十五两银子。

路上花费的大半银钱里,香包是最贵的。

不知道儿媳妇后头还会不会吐呢,要是这会儿浪费了,耿氏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来再给买一个了。

苗婉知道耿氏心疼银子,“娘,您忘了我外祖家干啥的啦?阮家祖传的卤肉方子,用的就是西域香料做的。”

原身的母亲,也就是景阳伯早逝的原配夫人阮氏家里是商户,当年景阳伯府只剩个爵位,入不敷出维持不住体面,由老伯爷做主娶了阮氏。

阮氏带足了嫁妆进门还不算,阮家的银钱流水般填进了景阳伯府。

景阳伯府凭着阮家的帮衬,慢慢有了起色。

结果等阮家老爷子一去世,原身渣爹竟然与表妹有了首尾,在阮氏快要临盆时突然要抬平妻,气得阮氏难产,一尸两命去了。

留下才四岁的苗婉,被直接八抬大轿迎进来做填房的表妹欺压得几乎没了站脚的地儿。

若不是苗婉在江南的外祖家每年都要派人进京探望,景阳伯府不想落下忘恩负义的名声,苗婉都不一定能活到大。

阮家能勉强护住苗婉的命,却管不了她的亲事。

那位继室压着苗婉到十八还没嫁出去,眼瞅着要将她许给人家当填房,为继室的儿子换前程。

阮家没法子,一封信求到乔夫人耿氏头上。

耿氏娘家早年得过阮家的帮衬,她和乔盛文一商量,正巧摄政王想用自己的庶女算计乔瑞臣的亲事,苗婉又跟两口子养大的齐望舒一样可怜,夫妻便拍板将苗婉娶进了门。

景阳伯家虽然不用再为黄白之物发愁,可家里没人出仕,只能算闲散宗室,景阳伯再喜欢表妹,也不会推了兵部侍郎这样有实权的姻亲。

如今听苗婉这样说,耿氏才想起,阮家祖上是开食肆起家的,虽说后继无人,当年可是风光的很,不然也不能让景阳伯府惦记。

她迟疑去了大半,“是你外祖家留给你的方子?要不先用一半香料试试?”

“娘您相信我一回,要是再吐,我在屋里不出来就是了。”苗婉有点无奈道。

她已经将香包里的东西倒出来了,里面有八角、花椒、香叶、丁香、肉桂和常见的陈皮、山楂,统共不到二两,要不是有大棒骨可以熬骨汤,一次都未必够用。

岳朝百姓做饭虽已有了蒸炒煎炸的雏形,但用料却只有盐、醋和酱油,权贵们家中用香料提味也还没成体系。

反正苗婉穿过来这么久,是没见过有人做卤肉。

耿氏并不是个刻薄的婆婆,又心疼儿媳妇进门后一直跟着乔家受罪,就没过几天好日子,叹了口气由着她去了。

若是做出来不好吃,大不了到时候她多做点绣活,让张娘子帮忙跟北蒙商人淘换点新香料来就是了。

苗婉不知道婆婆的想法,但她也知道耿氏看着厉害,其实很开明,不然她不会这么光明正大在婆婆面前搞事情。

香料比较少,苗婉曾经花好几千打赏,跟某个直播app主播学来的懒人卤水方子都凑不齐。

所以不能直接用清水煮,苗婉先让耿氏帮忙用菜刀背把棒骨给敲开,煮了一锅骨汤出来,再将泡好的香料用素帕子做成卤料包放进去煮。

趁着锅还没开,苗婉麻利将猪下水分批放在陶罐的荆芥水里,加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