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116节(2 / 3)

加入书签

娘子军下意识点头的男人们:“……”

这个年,成了亲的男人总觉得自己有点凄凉,而没成亲又差不多到了年纪的,觉得……好像突然没那么急着娶媳妇了。

苗婉也知道自己这话有失偏颇,不过态度肯定是要摆出来,以后具体情况具体看嘛。

闲话太久,烤鸭都要熟了。

她不再说别的,“先从长辈们开始,不算奖金,就算是咱们所有晚辈们的孝敬,爹娘、阿姆阿达还有舅舅舅母,这是晚辈们孝敬你们的。”

张娘子接过沉甸甸的荷包,打开一看,好家伙,比孩子们大好几倍的金鱼,让她笑出了满脸菊花,她感觉孝敬这俩字儿好像又能听了。

小孩子是六个一两的金鱼,长辈们是六个一斤的金鱼,发完长辈和孩子们,才轮到其他人。

最先是两家铺子的掌柜,阮嘉麟和张三壮今年奖金都不少,每人也是六个五两的金鱼。

千金楼的娘子军和女工拿的奖金还是更高一些,六个二两的金鱼。

至于在地里干活的仆从和聚福食肆的伙计们都是统一的,比孩子们多一点点,六个一两五的金鱼。

孙耀祖还是跟去年一样,因为孙老火不肯要奖金,他的奖金和掌柜看齐。

林家、于家和杨家的奖金,提前都给到这三家了,人家家里人口多,都在自己家里过年。

至于分成,随着铺子越开越多,家里的人也越来越杂,苗婉没当着众人的面说,二舅母那一份,得过完年大家坐下来慢慢说。

这时候孙老火的徒弟喊了一声,“烤鸭和面包都好了,准备起窑!”

苗婉立刻收拾账本和箱子,匆匆起身,“赶紧的,准备年夜饭!”

她话音一落,大家都忙活起来,天黑了有一会儿了,新买来的烈酒都已经摆好,就等着年夜饭下酒。

孩子们被夸了无数次,又笑闹着开始央求往大人身上爬。

苗婉则是去跟大舅和她孙阿达逼逼叨那汉堡的做法,乔瑞臣爷俩跟着。

张三壮带着几个伙计和哥哥们开始准备麻辣串摊车烧火,要准备熬拨霞供的三种汤料。

其他伙计们也都听阮嘉麟的指挥,去搬搬抬抬给长辈们坐的圈椅和其他人坐的兀子。

整个帐篷内忙得热火朝天,伴随着笑闹声,组成了比旁人家里都要火热百倍的过年福景图。

只是,并非所有人都开心。

阮家女眷和阮祈的儿子们虽然都没有工钱和奖金,可是他们的孩子多,算起来拿到手的钱并不少。

乔家买来的所有仆从并没有当做奴仆用,乔盛文两口子不管,乔瑞臣就更不用说,只有听话的份。

家里大事是乔盛文父子说了算,小事是苗婉说了算,可只要进到乔家宅子里,基本没大事儿,苗婉才是决策者。

她根本没有这些阶级观念,是把人真切当员工使,方方面面都为他们考虑的非常周到。

而阮家则不同。

即便阮家人没有苛待仆从的,但他们习惯了和身边伺候的仆从不一样。

过年之前由阮祈拍板,家里的仆从都多发了两个月的工钱,主子们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了。

若是搁在平时,这些仆从和仆妇们肯定不会多想,哪家都是这样的,最多就是多发还是少发点赏钱的事儿。

可是苗婉给所有人都发了金子,看着周围跟他们一样都是死契的仆从笑得花儿一样灿烂,阮家的家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在他们还为多了一贯两贯钱高兴的时候,乔家的仆从都已经数着金子过年了,还随时都能赎身契,这叫人怎么能没心里落差呢。

阮家带来西北的,总共有七个人,还比不上主子多。

大多是在阮家伺候久了的,虽然心里发酸,可闻着越来越浓郁的香味儿,肚子咕噜咕噜着,也把那点子酸意给咕噜没了。

只有一个车夫和他负责照顾阮嘉笙子嗣的婆娘,俩人脸色特别难看,眼神中的酸意和不满,要不是低着头,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他们两口子对视一眼,下定了决心,偷偷出了帐篷。

阿墩因为怕吓着人,一直都缩在帐篷角落里,苗婉安排他往碗里倒酒。

他见俩人不跟其他人一样往厨房去,也不去搬抬东西,却绕过帐篷往东排屋那边走,心里有些奇怪。

厨房在西排屋那边,搬搬抬抬也都在堂屋和张家,都走西边,他们去东边干啥?

阿墩想了想,迟疑着放下酒坛子,偷偷跟了出去。

烤鸭一出窑就被赶紧送进了帐篷里,剩下的面包却不着急,在外面放了会儿,摸着没那么烫了,才让人都端进帐篷。

帐篷中间已经空出来了,最里面是放着拨霞供汤料和菜品的摊车,两边是摆着各种食材和酒肉的长桌。

中间只有一圈圈椅和高高低低的小兀子,是真准备吃自助餐。

苗婉这么安排,还考虑到方便起哄,让大家时不时来点才艺表演什么的,那多热闹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