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191节(3 / 3)

加入书签

更快?

在不缺钱的基础上,她更想做的是将市场盘活,等经济流通后,把单价给降下来,让西北百姓们都能消费得起。

顾姝窈跟苗婉想得差不多,她也不光是为了赚钱,百姓是顺带着,最主要的是她想将成本降低,能让所有将士们都武装得更好。

殊途同归,无论如何,两个人最终目标其实算是一致的,所以两个老乡从初见面开始就非常亲近,没有那些试探和提防的环节。

这有赖于顾姝窈的完全坦白……以及苗婉脑容量有限的粗线条。

晚上准备睡之前,苗婉还在计算龙抬头商业街和商超要铺多少货。

顾姝窈画的图纸特别清晰,她在制衣厂待了好长一段时间研究,根据不同布料的特点,还有保暖材质的不同,还给改进了纺线车的效率,成本再一次降低。

所以库房现在每天增加的货物数量很客观,甚至棉花都有点不大够了,阿墩已经带人去西平郡和安永郡收了。

明年大概得再往关内走走,临华县那边肯定要接触。

普通衣裳用三股棉线纺的布,里面填充棉花就可以,一套棉袄棉裤下来,成本只需要三钱银子。

要知道这时候在布料行扯一匹能做一身衣裳的布,最少都要八千银子呢。

一是因为这些布大都是从关内进来的,加上运输价格会提高,二来是布料需要剪裁,会产生废布,三来是店铺也要养活计和掌柜、账房这些,还要交税,所以成本肯定不会低。

可苗婉这边不用考虑这些,棉花?安永郡那边换回来的,因为贵宾卡的存在,相当于以货换货,都是成本价。

布料?西宁镇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裁衣?流水线下,产生的废料都是精准计算过的,可以用在衣袖、口袋甚至是手套和帽子上面,浪费率特别低。

两相对比下,三钱银子都已经包含了人工在内。

至于中档的衣裳,则用六股棉线纺的布,这样的布料其实已经可以勉强防止钻绒了,所以里面可以用棉花和羽绒混合填充,一套棉袄棉裤下来,成本在六钱银子左右。

最贵的是卖给那些有钱人和权贵的衣裳,用九股棉线纺布,并且内外两层布都是双层,填充羽绒,一套棉服成本就要一两五钱银子。

还有定制款的衣裳,打了版的驼绒双开襟大氅,只有样衣,没有现货,根据要求定制,要价十两银子起,一百五十两银子封顶。

这个……嗯,没有成本,一千五百匹驼马等着天气暖了继续剪毛呢,这个卖的就是设计,顾姝窈和苗婉脑海里不知道有多少不用版权费的漂亮款式,是用来赚钱养固北军的。

冬天和春天交际的时节,甭管是那个时代,都是最赚钱的时候,尤其对那些有钱人来说,苗世仁觉得这一波自己口袋又要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