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238节(2 / 3)

加入书签

有点有用的夸张的部分,只要我没指名道姓说出来,你想治我的罪?

你非坚持就是诬陷,我没办法抵抗我就是窦娥。

苗婉不怕挨打,跪的容易打的容易她都备下了,就在孙成徒弟那儿呢,保管油皮都不带破的。

这顿打要是挨了,内陆马上就要张罗的物流中心和邸报,立马就能让摄政王成为想要篡位,逼迫圣人,天底下人人喊打的奸臣。

摄政王如何不知苗婉的意思,他被噎得胸口一窒,竟然有点骑虎难下之感。

难缠的他见过,骂完人立马翻脸不认,连自己都骂进去的,还是在这种场合,他真是头一次见。

景阳伯张了张嘴,扭头看了眼脸色难看的摄政王,他脸色也不好看,可眼神有点迷茫。

这还是他那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一大声说话就吓得眼眶发红的女儿吗?

这简直跟换了个人一样,他心里突然打了个寒颤,总觉得苗婉呜呜得有点吓人。

作者有话说:

第155章

圣人和齐望舒没有在后面听太久,到了时间就出去了。

主要是圣人听齐望舒说了苗婉在来太极殿前的话,着实等不及要看看她的精彩表现。

在西北时,圣人就知道这位小表嫂平时又熊又怂,但是偶尔发起飙来还挺厉害。

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两口子对视一眼,确认过眼神,都是迫不及待吃瓜的人。

齐望舒还不忘吩咐孙成,“表嫂给我送了些瓜子,说是唠嗑时吃最好,放一盘子在我和圣人矮几上。”

孙成:“……喏!”

圣人出去后,立马就有人蹦出来了。

既然乔瑞臣回来了,家国大事自然比歌舞更重要,若是边关不稳,也没有歌舞升平。

前阵子使臣不告而别的事情,这段时间一直压在大臣们和宗亲们的心头,见到乔瑞臣夫妇被请来太极殿,自然没心情欣赏歌舞。

因此虽是除夕阖宫欢庆之时,御史和摄政王一脉的大臣也还是迫不及待起身,重提旧事。

“陛下,固北军云麾将军乔瑞臣归京,固北军大将军程绍却违抗圣旨,论罪当诛啊!”

“不止如此,固北军私自攻打外族之事,还请陛下明察。”

“虽说大岳如今国泰民安,可外族之虎视眈眈也是事实,必定得有个稳妥之计来应对外邦,否则边关不稳,影响的将是我大岳万万百姓啊!”

程绍没来的事情很好解释,圣人只叹了口气,“程将军身受重伤无法归京,已经上了请罪折子,此事不必再提。”

至于私自攻打的事情,就更好交代了,乔瑞臣站出来,将他在西域逃亡期间收集到的证据呈上。

是大宛和西域先动手,对方排兵布阵的信件往来,还有西域和北蒙与西蕃往来的关卡证词,以及能证明的固北军将士等,人证物证具齐。

摄政王看过后,不紧不慢开口,“证人都是固北军的将士,那岂不是乔将军说是什么便是什么?”

乔瑞臣面色平静,“固北军攻下西域都城后,西域王室赔偿了我乔家的损失,也奉上了追杀我的那位将军的人头和致歉书。人证我能伪造,国书总不会是伪造。”

摄政王笑了,刚才跟苗婉争口舌之利,不过是抱着逗弄猫狗的心态居高临下随意说了几句而已,他身居高位多年,怎么可能会将一个妇人放在眼里。

但对上乔瑞臣,还有固北军,甚至于圣人的主战心思,摄政王早就做好了准备,当然不会因为乔瑞臣拿出来的这些东西就认输。

他叹了口气,起身给圣人行礼,“陛下,臣本来不想说,恐让陛下误会鸿胪寺有通敌之嫌。

但当初北蒙使臣离开后,臣询问过鸿胪寺的属官,他们亲耳听到三国使臣所说,所谓的国书乃是遭固北军逼迫,那将士的人头也是西域和大宛为了百姓忍着屈辱才杀了的,还有王室诉苦的信件,若非如此,区区小国怎敢在大岳朝堂上提出那等过分的要求。”

摄政王命人呈上鸿胪寺送过来的证据。

圣人面无表情,没看那些证据,只垂着眸子抚着扳指,“那依摄政王的意思,程绍和乔瑞臣谎报军情,以大岳士兵行阴私之事?”

摄政王看了眼苗婉的方向,“如今乔家为西北首富,西北的物流中心以及乔家的货物在整个大岳都极受人欢迎,陛下也被程将军和乔将军说动要开丝绸之路。

财帛动人心,若是乔家能借固北军之势震慑外邦,往后打通这条财路,受益的自然不只是乔家……固北军私自动兵一事,也说得过去。”

摄政王一脉的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附和着,就跟他们亲眼看见程绍和乔瑞臣密谋似的。

就差拿十八辈儿的祖宗发誓,程绍甚至整个程家肯定是跟乔家沆瀣一气,为了利益,置西北百姓的性命乃至大岳其他疆域边境的百姓性命于不顾。

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甚至还有人往乔瑞臣身上泼脏水——

“乔将军怕是恨不得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