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239节(3 / 3)

加入书签

百姓说话,连宗亲都有点被说服了。

他们不在乎边关百姓的死活,只支持更有道理的那个就行了,是战争就会死人,先前死了许多人,如今打起来又要死许多人。

若是西北守不住,过了关隘,大岳其他地方也未必安宁,又何必呢。

自大岳最大的封地河东道长宁府而来的禹王,开口支持摄政王,“能不打还是不要打起来的好,即便我们兵强马壮,西蕃人也都是骁勇善战之辈,真惹急了眼,他们鱼死网破,岂不是给北蒙和西域等虎视眈眈的外族可乘之机?”

禹王是圣人的亲皇叔,他的话基本能代表宗亲的意思。

但乔瑞臣只是看着摄政王沉声道:“您刚才的问题,固北军一直都在思考,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忌惮,纵得西蕃人越来越嚣张,现在,我可以告诉您,靠遗忘和懦弱换来的安宁,百姓们不愿意。”

摄政王眼神冷下来,没跟其他臣子一样急着反驳乔瑞臣。

他知道,乔盛文的儿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能说出这种话,必然是有备而来。

他以为乔瑞臣最多是带些西北百姓进殿,或者搞个什么万民书呈上去,不管是哪种,他都有话反驳。

但他低估了苗婉的财力,乔瑞臣看了苗婉一眼,心下冷静至极,他抬起头看圣人,“还请陛下允许臣之僭越,呈上血碑书。”

大过年的见血,是为不吉利。

圣人不动声色放下手心里的瓜子壳,言简意赅,“准!”

孙成立刻叫人将东西抬进来,众人都探头去看,竟然得六个内侍才将东西全抬进来,那是一匹匹比一人环抱还粗的绢帛。

内侍将三匹绢帛放在了龙椅下面的台阶下,开始往外推,一展开,所有瞧见里面内容的人都惊了。

竟然是写在绢帛上的血书,不只是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句话。

那绢帛推开后,几乎占满了整个大殿中央,那些张嘴闭嘴就喷的大臣们,甚至是摄政王都被迫挪动脚步站到了边缘。

乔瑞臣不像苗婉那么擅长感染人心,也没搞什么请命的万民书,他只带来了西北那片土地上,百姓们用血留下的印记。

他垂眸对圣人道:“陛下,这是固北军所有出外勤的将士一个个找到百姓们家里询问后,留在军中的血碑书,是为了提醒所有的将士,他们的职责所在,臣给带来了。

里面每一个名字都是尚有后人在世的西北百姓留下的,在他们祖先名字的后面,是他们最迫切的渴望。”

渴望到只有用鲜血,才能表达他们的决心,只要先祖的血脉还在,这份渴望就不会消弭。

圣人知道有这份血碑书,但也是刚看见,他扔了手心里的瓜子,心下突然多了几分沉重。

这是在他国土上的百姓,用鲜血留下的泣诉,每一个字都是对他这个帝王的哀求和指责。

齐望舒也被震撼到了,下意识转头看了眼圣人,眼神中有心疼和担忧。

只有她知道,这个男人所有的狠,所有的算计,都是为了这片江山。

圣人沉声吩咐,“孙成,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