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吃不了亏 上不了当(1 / 2)
吃不了亏上不了当
朱棣很快得到了诸王的回应。
对于兄弟和儿子们的进京,他倒是表现了极大的热诚。
现如今,自分封之后,兄弟父子相疑之事尽去。
如今,分封在外的藩王日夜仰仗朝廷的支持,而皇帝呢,也不担心诸王与儿子们生出异心。
在没有了这方面的疑虑之后,亲情便占据了上风。
何况朱棣老了,人老了,便不免对过去一起长大的兄弟,还有自己的儿子们,添了几分思念。
他虽有些担心,这样的合作可能不能挣来银子。
不过依旧还是兴致盎然,钦命太子亲自负责接待事宜,又让人清扫鸿胪寺,以供诸王进京之后的生活起居。
除此之外,张安世也上了一道奏疏,自是关于商业合作的具体事项。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张安世便拟定了细则,而且表示,太平府和商行都做好了完全准备,只要与诸王敲定了细节,便可立即开启合作。
这些日子,栖霞商行已经开始招募人力了,为未来的合作做准备。
甚至连钱庄这边,也在拟定未来投资的借贷,为了鼓励通商,对于通商所必须的造船等等买卖,都可采取较低的利率借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份奏疏,朱棣先交文渊阁讨论,文渊阁这边,又与六部会商。
其实对于此等事,真正懂行的大臣并不多。
在他们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变种的朝贡而已。
反正横竖都是朝贡,而且这是天子家事,是朱家人自己勾兑,好像和天下人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是以,一时之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最终大家一致决定,称颂陛下圣明。
朱棣心下也只能苦笑。
现在天下许多的事务,朱棣和群臣似乎都不甚懂,或者说,懂是懂一点的,就是不多。
而熟知这些事务的人,只有张安世。
“朕老啦,学不了新的东西,希望将来朕的儿孙们能懂,瞻基现在就在学……”
说到了朱瞻基,朱棣眼里放光。
这个孙儿,越发的令他期待了,寻常的龙子龙孙,若是教他去底下干事,只怕早已是叫苦不迭。
朱棣记的最深的是,当初自己的父皇,太祖高皇帝命自己几个兄弟去凤阳农耕,诸兄弟们都是怨声载道。
可他的这个孙儿不得了,他对此没有什么抱怨,如今这个三等吏,已成了一等吏,据闻已是一个小衙门里的副司吏,相当于是副手了。
众臣听了朱棣的感慨,也只能跟着一起干笑。
回到了文渊阁,胡广便如往常一般,风风火火地去寻了杨荣。
杨荣依旧还在看着张安世的章程,看的正入神呢。
“杨公,杨公,这张安世,怎么又跟藩王们勾兑一起了?”胡广急匆匆地道。
杨荣抬头,声音倒是平静:“可能是……各府县……过于顽固,只区区直隶一地,真正能让他大展拳脚的只是太平府,他担心无所作为,所以联络诸王吧。”
“引藩王为外援吗?”胡广托着下巴,他现在也开始尝试着,用一种新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
杨荣却是摇头道:“不会揣测人心就别乱揣测,当真是勾结藩王,可能就是大罪了。张安世胆小如鼠,是干不出这样的事的。老夫的意思是……他这新政,是想要另辟奇径。”
“噢。”胡广恍然大悟,转而道:“你早说嘛。新政,新政,这话现在在直隶流行得很,每日都能听到这两个字,可这新政到底是什么,老夫有时还是不明白,这不就是做买卖吗?做买卖,怎么就成新政了。”
他一副甚是不解的样子。
杨荣道:“那是因为你认为做买卖是轻易的事,自然而然,也就觉得简单了。这买卖与我们为官一样,哪里有这样的容易?何尝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呢?能教买卖做好,为国为民都能生利,这可不比你关起门来读几本书要容易。”
胡广大惭道:“我只胡口说说,伱却这样大的怨气。”
“说罢,你到底有什么事?”杨荣直直地看着胡广道。
胡广脸上闪过一抹尴尬,咳嗽一声道:“确实是有一些事,想要讨教一下,我想着你最是狡猾,不,你最是聪明,或许这事你能看透。”
杨荣微笑道:“好啦,你别拐着弯骂我了,说正事吧。”
胡广道:“近一些时日,我许多同乡都修书来询问我关于爪哇的事,说是行的乃是先秦之政,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杨荣端坐不动,一眼不眨地看着胡广。
他人都麻了。
却见胡广说的很认同,道:“又闻赵王礼贤下士,对读书人敬若神明,凡有愿往爪哇者,无不以礼相待,还有……”
“你到底想说什么?”杨荣木着脸道。
于是胡广道:“简单的说,就是许多同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