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6章 对比(1 / 2)

加入书签

庄先生捧着茶杯思索,他偏头看向窗外,因为今日阳光不错,虽然冷,但此时正是阳光最好的时候。

因此窗户大开着透风,让阳光透进来,那阳光不歪不斜正好照在庄先生身前的桌子上。

他捧着茶杯的手正好在光柱中,就好似握着阳光一般。

茶香缥缈中,庄先生声音也透着两分缥缈,他道:“你也知道,我如今带着白善和白诚,他们二人,现在一个在国子学,一个在太学,而以他们的家世,出仕是必然的。”

他道:“你不必担心纪安入官场后无人照应,以我们几家的情分,他们必会照看纪安。”

庄先生抬起眼眸看向思索的庄大郎,轻声道:“大郎,为父并不痴迷于做官,也不是有什么大抱负想要孩子去完成,我与你一样,想要他们将来日子过好些。”

“你现在张家日子的确过得安稳,但毕竟是依附于人,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见他皱眉,庄先生便点到即止,转而道:“我还是那个意思,你不愿让纪安随我去京城,那不如送他去县学,再读几年书,去考算科,到时候你们父子二人果真不愿进县衙,再去张家也可以。”

他道:“你正当壮年,再做二三十年也没问题,何必急着把纪安带在身边历练呢?”

庄先生这样说,庄大郎总算是静下心来思索了,他踌躇道:“可纪安考不进县学……”

“我会想办法让他入学旁听的,不必忧心,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庄先生道:“他学别的或许会差些,但算学上不差,他只要跟得上这个课程,学里的先生和学生都不会轻看他的。”

庄大郎迟疑了一下才点头。

庄先生微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要说服儿子比教几个孩子读上一个月的书还要难。

不过这也是个进步了。

庄先生说要送庄纪安进县学便真能送进去。

他回乡后经营多年,一开始的确还有人私下议论他的事,后来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他在罗江县有朋友,绵州的朋友更多,不然当初也不能举荐白大郎去绵州的府学了。

庄先生回来后找过人,只要给一笔钱,便可以让庄纪安进县学旁听。

不过,他还是避着庄大郎把庄纪安叫进书房里叮嘱,“虽说可以进县学旁听,但最好还是自己考进去,你如今能力有限,但再学上一年,明年,不,当是后年了。”

庄先生笑道:“后年春天你可以去试一下考学。”

他将整理好的五本书交给庄纪安,笑道:“这上面我做了注解,你可以看看,不懂的便去请教自己的先生,做学问,就不要怕问,知道吗?”

庄纪安恭敬的应下。

庄先生这才让他离开。

庄大嫂虽然反对儿子跟随公爹离开,却不反对儿子进县学,反而还高兴的很,还悄悄的问庄大郎,“父亲能让纪安进县学,那纪然呢?”

庄大郎:……

他忍不住白了妻子一眼,“你想什么呢,纪然才多大?而且那县学又不是我们家开的,父亲把纪安塞进去还不知道花了多少人情和钱财呢,你别想了,想让纪然入学,让他好好读书自己考就是了。”

他觉得考不上也没什么,只要读书识字,也知道算术和做账,活儿还是挺容易找到的。

庄大嫂忍不住问,“花很多钱吗?”

庄大郎“嗯”了一声。

庄大嫂就心疼起来,然后靠在庄大郎身上问,“那花了多少钱呀,公爹手上还有多少钱?”

庄大郎看了她一眼后道:“爹回来的时候不是给过五十两银子吗?我这两天找牙行问过了,县周围没人卖田,回头我到别处去看看,远一些也没事,买了田地后找人耕种,家里你多看顾些,让你给父亲做的春裳做得怎么样了……“

就这样把话题转开了。

庄先生当年进京时把家中的田地都卖了,这些年庄家赚的钱,除了孩子们读书的花销外便是买地了。

庄大郎就算是不耕种,也可以给给佃农种,虽然还不是很多,却也是一份家业。

庄大嫂虽然不满,但也没再说什么,她知道,他们虽收着外头送来的礼,但丈夫不喜欢她问公爹的钱。

庄家没有守年,但老周家却齐刷刷的在堂屋里守年。

家里人太多了,尤其是孩子,吵哄哄的,大人之间说话都快要听不见了。

周大郎一怒,直接挥手让孩子们回自己屋里玩去。

回自己屋是不可能的,孩子们抓糖果便往外跑,跑到小院那边凑堆玩了,满宝年纪也不大,也跟着他们跑了。

本来还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的堂屋一下只剩下大人们,一个孩子也看不见了。

三丫还帮着把最小的八头给抱过去玩了。

满宝的屋子最宽敞,所以大家一起进了她的房间,三头从厨房里拿了一个火盆,直接在屋里烤火。

四头不知道从哪儿拖出一小袋的山药豆来,捡了十几个放在火盆里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