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随驾北巡(1 / 2)
奉天殿的早朝上,群臣叽叽喳喳的争吵,朱高燨穿着亲王朝服,站在金銮椅前打盹儿。
“咳咳。”作为祁王爷的老岳父,张辅轻咳了一声,暗示朱高燨要注意仪态。
这可是奉天殿,是你打瞌睡的地方吗!
“嗯?”朱高燨从犯困中醒了过来,眼神中透露出迷茫,“怎么,退朝了?”
张辅听到这话险些倾倒,低声说道:“皇上看着你呢。”
朱高燨向金銮椅看去,果真发现朱棣也在看他。
他讪讪一笑,低声说道:“岳父你这事干的不地道啊,怎么不早点叫我呢。”
张辅人都麻了。
“好了!”
坐在金銮椅上的朱棣打断了群臣们的发言,“迁都事宜,大体已定,朕不想再听到朝中出现反对迁都的言论!”
朝中今早的争论,无非就是围绕着迁都的事情展开。
因为大明洪武与建文两朝都在金陵城登基,而朱棣登基也在金陵城,可这么多年一直都生活在北方的朱棣本身并不喜欢这里的气候,他一直想要回到顺天府,毕竟顺天是他逐鹿天下的,也有他多年打下的根基。
但仅凭这点就进行迁都显然不够,迁都不是他一个人的事,需要文武百官们的支持。
不过显而易见,百官们并不愿意支持朱棣迁都。
大明建国几十年了,京师里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抱团势力,他们的根基就在金陵城,若是迁都,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根基。况且顺天府天气严寒,过惯了金陵城这四季如春生活的百官们并不愿意跑过去挨冻。
只不过永乐七年发生的一场巨变,让朱棣有了充分的理由去坚持迁都。
永乐七年八月,淇国公丘福远征漠北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让朱棣恼羞成怒,不仅决定御驾亲征,还要一次性收获足够的胜利果实,于是在第二年,朱棣带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往漠北。
如此大规模的部队,必须有一个适合修整的城市来作为依仗,于是顺天府便开始体现出它的战略意义。
虽然太祖高皇帝打败了元朝,但蒙古才是元朝的“大本营”,他们对中原地区仍旧虎视眈眈,如果继续将都城定在金陵城,整个北方地区依旧有成为主战场的可能性,所以朱棣迁都顺天,将大明的主要兵力囤积在北方,从而有了和蒙古等游牧民族不断争斗的底气,如此方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只不过因为山东洪灾的事,延误了修筑顺天皇宫的运输工程,本就不愿意迁都的群臣们找到机会直接跳了出来,以“天公不作美”为借口,反对迁都。
朱棣为了让这些人闭嘴,高声说道:“朕决定,巡视顺天,以安民心!”
“下面,朕说一下这次随驾北巡的名单……”
朱高燨听到这里笑了,连名单都整理好了,老爷子这是早就准备好北巡了顺天啊。
满朝文武百官叭叭个不停,一点用都没有,谁都无法动摇皇帝的想法。
朱棣将早就写好的名单递给了汤承,由这位大太监朗诵。
“朕北巡之后,由太子朱高炽监国,太子少师姚广孝辅佐……”
听到“姚广孝”这个名字,朱高燨不由看向了站在文臣之首位置的老和尚。
姚广孝,这是个神人,虽然是个和尚,干的却是造反的事,靖难之役后背最大的阴谋家,辅佐朱棣把这个天下给打了下来。
朱棣称帝后,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
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有“黑衣宰相”之称。
后来,朱棣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朱棣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他到苏湖赈灾时,前往长洲,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
每逢朱棣往来于金陵、顺天之间,以及征伐蒙古,姚广孝都留在金陵城,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
……
身穿朝服,面色平淡的姚广孝或许是注意到有人在注视自己,侧身用阴狠的三角眼看向了朱高燨。
这面相哪里像是个和尚,分明是个十恶不赦的恶徒!
朱高燨微微拱手,向老和尚示意出充分的敬意。
他确实应该感谢这老和尚,若非是姚广孝不断煽风点火劝朱棣造反,他如今不应该是祁王,而是个群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朱棣由于建文削藩被逼造反,但因为没有姚广孝这个顶级谋士的辅助造反失败,最后被废为庶人,而朱高燨也随之结局凄凉。
“祁王……有点意思。”观察了祁王的面相之后,姚广孝勾起了一抹笑意。
……
“随驾北巡,由护卫将军樊忠统领亲军,祁王朱高燨,皇太孙朱瞻基随行,以及内阁大学士胡广、杨荣、金幼孜……”
朱高燨刚开始听得津津有味,越听越不对劲。
这怎么随驾北巡的名单里还有他祁王的名字呢!
护卫将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