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3 / 3)

加入书签

然不让我参加,浑身难受。这样,我抽空参加,反正掰玉米棒子也不影响我构思稿子。”

说到从小学就开始参加劳动,杨君苏突然想起这个时代学校是有农忙假的,农场的中小学生都会来支援麦收秋收。小学生年纪太小,初高中生可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啊。当然,农场就一个初高中部,学生那么多,不知道去哪个分场,只能先下手为强。

杨君苏说道:“宋场长,我打算去农场初中高中找校长谈一谈,让学生来咱们场支援秋收。”

宋要武点头:“咱们想到一起了,我也有这个意思。联系学校的事就交给你了。”

“好的。”

杜成说:“还有家属,也要动员起来。”

秋收跟麦收一样,这些家属不是义务劳动,是做为临时工参加劳动的。按天算,每天一块钱。

家属全部动员上,初高中学生也来支援秋收。杨君苏安排这些学生往田里送水,帮食堂员工做饭打杂。

她一边安排工作一边写宣传稿念广播稿,忙得脚不沾地。其他人跟她差不多,好在大家虽然辛苦,但成果是喜人的,秋收提前完成。

麦收和秋收都顺利完成,杨君苏也算积攒了工作经验,以后也懂得了里面的门道,再安排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秋收过后,是种麦子,继续开荒。虽然也忙,但到底是比麦收秋收轻松多了。

四分场财务室的会计把第一批平房的成本核算出来了。果然,场部成本估高了,算下来是每平米14块钱,杨君苏当初交了2千块,现在能退回600。

杨君苏拿到600块钱,就对杨盼说道:“二姐,这钱咱们不花了,先留着,等下一批再建房,你也去申请。或者有谁交了钱,又不想要房子的,你也可以顶上。”农场的房子是可以内部流通的。

杨盼摇头:“三妹,钱你自己留着,我真的不急。”她对于房子没什么强烈的渴望。她还悄悄地跟周义良提过,周义良说他家有房子,她有没有都无所谓。

杨盼不用等下一批,很快就有人因为家里急用钱,想把还在建的房子转让出去,杨君苏得知后,就让杨盼接手过来,杨君苏还没开口,三婶听说后怕她们钱不够主动借了200给她,随后大伯母也送200块过来。

杨盼有些不知所措地接过钱,再三道谢。

两人走后,叶香云拍着大腿说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从这俩铁公鸡手里借到钱,还是主动借的。”

杨盼对自己快要有房子这事,到现在还是懵懵懂懂的。以前是做梦也没往这方面想。

杨富贵听说杨盼也有房子后,就不赞同地说道:“你们家又没有男娃,要那么多房子干吗?农场的房子又不像乡下的,宅基地世世代代都是自己家的。”

杨君苏说道:“爷,宅基地也不是你自己的,那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的,咱农场的土地跟宅基地没什么区别。”

这个时代的限制太大了,没有商品房,户口限制流动,想买房也买不了。至于农村的宅基地,跟她们女孩子有一丁点关系吗?农场有一点好,表面上男女至少是平等的,男女职工都有一样的权利。

虽然说,他们的房子名义上产权仍归农场,但基本上就是自己的,因为国营农场的土地是属于国家的,没有意外的话,一辈子不会收回。就算以后要收回也会给职工补偿,不然,这么多人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杨君苏怕杨富贵生出别样的心思,一脸严肃地警告道:“爷,时代不同了,你可别有老思想。也别想着让大伯吃绝户什么的。我今天就把话放到在这儿,我这人硬得很,谁都啃不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们对我好,顺着我,我心情一好,没准带着你们大家一起往前飞,听好了,是飞。跑,我都嫌它慢。要是谁敢逆着我,我只能大义灭亲了,还一灭一大堆,全部扫到垃圾堆。”

杨富贵:“……”

杨君苏的一番话,把他心中那一点隐藏的心思也吓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