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3 / 3)

加入书签

宋要武在会上问道:“大家听说过大寨吗?”

有人问:“是山西昔阳的那个大寨?”

宋要武道:“对,就是那个大寨。咱们市也想向大寨学习,上面也想树立一个典型, 本来领导正在考虑选哪里合适。他们来咱们农场考察后, 觉得咱们四分场挺合适。你们怎么看?”

杨君苏说:“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而且我们要替组织和领导分忧。”

这个会开了半个多小时。

会后,宋要武单独留下杨君苏:“小杨,听纪书记的意思是要往你肩上加担子, 你有没有信心?”

杨君苏:“宋场长,我是一块土豆腐, 压不坏。”

宋要武听着这新鲜的说法, 忍不住笑了。

她接着说道:“上面的意思是,咱们四分场船小好掉头, 又是新场, 好多事情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纪书记想把它发展成一个样板农场,考虑到你做为科长的权限太小, 不方便施展手脚, 因此打算提你为副场长。”

杨君苏声音响亮:“我愿意为组织分忧,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宋要武满意地点点头,她就喜欢杨君苏这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勇气。

副场长是场级干部了, 要由农场提名,再往市农垦局上报, 中间需要一段时间。虽然最终结果没有下来, 但没什么意外的话, 基本就定了。

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开。

四分场的职工和家属都知道杨君苏要升任副场长了。

大家议论纷纷, 绝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这三年来, 人家杨君苏兢兢业业地工作, 带领大家辛勤致富,自己却不拿一点利润,真正地一心为公,这样的干部上哪儿找去?她不升职谁升职?

合作社的社员们最为高兴,李卫红像是自己升职了一样,走路都是蹦的。

“我早就说过,我们杨姐不是一般人物,是干大事的人。果然被我猜准了吧。”

众人附和:“卫红,你的眼光真准。”

李卫红心中得意无比。

消息传到杨家,杨利民自然又是目光呆滞,半晌说不出话来。杨富贵激动得老泪纵横,赶紧吩咐老伴去准备一桌酒席,好请二儿子一家吃饭。不用他吩咐,大儿媳妇三儿媳妇主动带着好东西过来。

杨大宝下班回来后,发现家里喜气洋洋的,跟过年似的,一问才知道堂妹要当副场长了。

他懒洋洋地说道:“当科长都那么累,当场长不得更累?”

杨富贵瞪了他一眼:“年轻人累点好,都像你这样,还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他们正说着话,杨二宝下班回来了。他走起路来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从此以后,他可是副场长的弟弟了,身价都不一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