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章 上有昏君下有佞臣(3 / 4)

加入书签

,栾布还能说什么呢?

“你可别多想,这是刚好遇到的!”

在刚好遇到了数十只猎物之后,唐王完成了这次的巡察民情,满载而归。

大王浑身上下,嘴大概是最硬的,比那受了千万次磨练的屁股还要硬。

“大王今日这么快就巡察完了民情啊?”

城门校尉乐呵呵的看着刘长身后那些猎物,夸赞道:“大王今日巡察的还不错啊,巡察了这么多?”

“是啊,今日巡察的虽然多,可都比较小,没遇到大的!”

“臣知道一个地方,改日请大王去巡察,那边的比较大!”

栾布摇了摇头,上有昏君,下有佞臣,何愁大汉不亡啊?

当刘长开开心心的回到皇宫的时候,却有一个老熟人在等着他。

刘长眼前一亮,“夏公?您怎么来了?”

此人正是夏无且,夏无且在担任太医令之后,本该是随时跟随在刘长身边的,奈何,刘长又让他负责在唐国修建医馆的事情,因此他就留在了唐国,在那里召集医师,培养人才。

夏无且拜见了刘长,这才说道:“是王后派人来请我说近来大王被噩梦困扰,寝不能安。”

刘长摇着头,“那是天命,并非是什么疾病!寡人做的可不是噩梦,那是上天预示我将来之事呢!”

夏无且没有想到大王的病情居然已经这么严重了,他急忙伸出手来,给大王把脉,又摸了摸他的额头。

“大王最近可有吃蕈?色彩鲜艳的那种?”

“啊??不曾吃过”

看到夏无且还准备发问,刘长一把让他坐下来,“寡人无疾!你不必担心!”

“唐国的情况如何啊?”

夏无且这才说起了唐国的情况,早在刘长绑请了各地的名医,让他们广收弟子,在各地治病实习之后,唐国的情况确实有所改观,只是直到如今,都没有几个人说是出师的,都还是在学习的状态里。

夏无且自己就带了六十多个徒弟,这让夏无且很是疲惫。

因为在从前,他们收徒弟也不过十人左右,同时教这么多人,他们也觉得很困难。

看到夏无且讲述着自己的疲惫,刘长急忙说道:“不能这么说啊,当初孔子也不教了三千多人吗?你这才几十人,怎么能说累呢?”

“我怎么敢去跟孔子比较呢?”

“怎么不行呢?那孔子也是个人啊,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

“咳咳”

“大王说的也”

栾布清了清嗓子,死死盯着面前的夏无且,眼神不善,大王这么说孔子也就算了,你怎敢附和?

夏无且连忙说道:“虽是如此,可毕竟是大贤不过,臣会用心,教出更多的弟子。”

刘长满意的点着头,随即说道:“先前我给庙堂上策,说让他们效仿唐国,他们不肯,还说什么无用之举,今日寡人执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没有人能阻拦寡人准备,在大汉各地都设立医馆,给与医师俸禄爵位,让他们广招弟子,就像唐国那样争取让大汉各地的百姓都能看得上医!”

栾布轻声说道:“大王国库无粮,若是如此,还得想办法弄些粮食”

“哈哈哈,放心吧,寡人早就做好了准备!”

刘长大笑了起来。

栾布并不知道大王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敛财,直到张敖前来拜见大王的时候,栾布方才明白了。

鲁元公主来到长安之后,就不曾离开了,常常到宫中来陪伴太后,太后对她还是很不客气,常常抱怨,你把两个外孙送来便是,自己来这里做什么?

张敖来找刘长,说的自然就是卖书的事情。

张敖笑着说道:“我那些好友,听闻大王要将天禄阁内的藏书拿来售卖,那是马不停蹄的来到了长安,说什么都要买下一本!”

“哦?有这么夸张吗?”

“大王有所不知啊,这些人都是以书传家,家里多本书,那族中贤才只怕就要多出百人千人,他们自然是急于购买的。”

“自从秦时秦王项籍焚烧诸多书籍,后大汉又收天下之书,不肯民间藏书,如今还在天下流传的书籍,并不多陛下废除此令,众人也不敢拿出藏书,生怕庙堂之令更改,会收了他们的书”

刘长听着张敖的话,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么说,这些书完全可以卖个好价钱喽?”

“那是自然”

“哈哈哈,好,姐丈,我稍后就令人将书押送到您的府上,您不要让他们抄写,高价出售,能弄来多少粮食就算是多少粮食”

在大汉,国家收的不是钱,是粮食,税赋都是通过粮食换算。

张敖点了点头,“大王放心吧,我一定做好这件事!”

“要不大王也一同前往?”

栾布问道。

张敖也点了点头,“若是大王前往,那也不错。”

刘长却笑着摇了摇头,“不必了,寡人还有要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