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5章 要么咒杀朕要么朕杀你(1 / 4)

加入书签

这次长安的混乱,看似是武最所引起来的。

可实际上,这件事的后续发展早已跟巫蛊没有了关系。

这是后权与帝权的一次无意碰撞,偶尔间的较量。

当刘长还在长安的时候,固然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当他离开长安的时候,太后急着发号施令,当太后的命令危及帝派利益的时候,群臣在其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召平活了下来,侯封却死了。

侯封的逝世,向群臣宣读了一个最重要的消息。

帝权获胜,后权败退。

可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太后的命令,不完全是在损害刘长的利益,出发点还是为了保护帝王的安全,肃清奸贼。法家作为天生的帝王派,在其中什么都没有做,他们当然可以说是因为帝王的利益,可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些法家的年轻人,包括很多刘长新提拔的年轻大臣,他们与这些老一辈的大臣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

而太后这次出手,牵连者大多都是这些老臣,法家有人推波助澜,也有人隔岸观火,他们不是没能力去参与,他们大概只是单纯的不想去救,法家激进的政策,向来受到以周昌为首的老臣派的打压,同为帝党,内部也是存在着隔阂的。

张不疑找准了一个最好的时机,在名义上,他和刘章是平定了这次动乱的领袖,他们的成功,也标志着力壮派的胜利。

所有那些为君王做利刃的大臣,下场总是很凄凉的。

在浑身沾染了肮脏的血之后,他们就会被无情的一脚踢开,被硬生生的拧断,这不只是吕后或者某位君王,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酷吏们大概也知道自己最终的命运,可他们依旧会这么做。

侯封死去,那些跟随他做事的太后派的大臣们大多都受到了惩罚,王恬启这样的墙头草也很识时务,即刻上奏天子,请求惩罚那些参与打杀太学生的诸人,在按着张不疑和召平的命令制服太后的大臣,索要兵权之后,郎中令,中尉,绣衣,廷尉等部门也彻底与太后决裂,城门校尉依旧是让太后派的吕产来担任。

可明眼人都知道,吕产是个没什么能力的人,既没有什么魄力,也没有什么能力。

想着他继续来做太后的刀,那是有点不现实的。

太后的权力如此之大,很大一方面,都是依靠着这些拥有兵权的大臣。

在这次动乱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

刘长倒是没有跟太后争权的想法,奈何,群臣是有这个想法的。

当初萧何在逝世之前,就很担心两个问题。

一个是担心刘长,一个就是担心吕氏。

他总觉得,这两个总会反一个。

而召平作为萧相多年的家臣,又身为刘长的家臣,其实他对吕家人一直都是有着很深的忌惮的。

两个派系的冲突,大概没有最后的获胜者,只有失败者,最大的失败者就是长安里的那些勋贵了。

长安有名有姓的高级爵位拥有者大概有三百多人,而吕后这一次,就干掉了一半。

是那种斩草除根的干掉,鸡犬不留。

这就意味着,哪怕侯封死了,刘长给他们翻案,最后也只能是追封,整个宗族都没有活人了,完全没办法再设立这些爵位,而吕后也不知是否有意,她所干掉的这些人,虽说都能跟武最多少扯上点关系,可大多都是那种无所事事,名声非常不好的侯爷们,像秦同这种跟武最正儿八经有亲,可能办事的反而是活了下来。

可是,太后做的还是有些很过分,毕竟名声再不好也达不到诛族的程度,跟武最有关系,也未必就是一同谋反。

反正,这件事是吓坏了大汉的这些勋贵们,他们一改原先的风气,原先他们常常设宴,互相邀请,攀比彼此的家产,进行炫耀,联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你开个矿场,我负责运输,各方面合作,共存共荣,可太后这么一搞,大家顿时就开始嫌自己的朋友太多了。

原本以为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没想到,这道路居然是黄泉路。

如今存活下来的这些,不是在干实事的,就是那些少与外人来往,在家里跟妻妾们自娱自乐的死宅。

平日里那些社交天赋点满,人脉广泛,什么事都能办成,高朋满座,日夜设宴高歌,长安谁人不识君的,此刻都已经惨死了,死因就是朋友太多。

跟谁做朋友不好,去跟武最做朋友。

这些活下来的勋贵,不敢怪罪太后,只是将所有的怒火都放在了侯封的身上。

侯封死后,他的家人不知所踪。

这大概是太后的承诺,帮着安置好了他的家人。

侯封将这些勋贵们得罪的太狠了,自绝于人,能保全家里人,就已经很不错了,若是他不自杀,他一定会迎来勋贵的疯狂报复,报复不了太后还报复不了你??想想满朝的勋贵大臣们联合起来对付一个人,那这个人的下场该是多惨。

别的不说,就说一点,陈平的犹子陈道因为曾在武最麾下任职而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