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菩萨蛮(8)(1 / 2)

加入书签

漫长的夜晚,无心入睡的还有杨益。

今晚在明州的街头,他居然看见了谢植,转身躲进了小巷的深处,想等安全了再出去,谁料竟被一个年轻男子拦住了去路。

那人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却一副深沉模样,堵着他到了角落里,语气咄咄逼人:“杨尚书,你以为躲到了明州就万事大吉了吗?”

杨益不知他的身份,但那人既然认得他,想必也是朝廷派来的,思忖了片刻,放弃了挣扎:“你是谢植派来的人?要抓捕我回京?”

“我们若是想抓你,何必又在汴京放了你?”那人微微一笑,然而眼神依旧冷冽,“若你不想被谢植带回去,还是跟我走吧,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你、你是薛相的人!”杨益跟着他身后上了马车,才明白过来。

当朝左丞相薛怀庭,为人最是清廉高洁,虽然有时候顽固得不通人情,但是名声却比右丞相好得多,更何况,他还是百姓口中贤德无双的安王岳丈,若不是他套出了汪景明的话,只怕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安王与薛怀庭暗中部署。

安王的眼线遍布京城,正是薛怀庭将他的秘密告诉了汪景明,再通过汪景明逼迫威胁,让他泄出了考题,那两位富商许诺的,可是江浙一带肥沃的百亩水田。

杨益死死盯着那人,不知是否幻觉,竟觉得和薛怀庭有几分相似,沉着嗓子道:“薛相已经人财两收,我分文未取,还让出了礼部尚书的位置给汪景明,为何还要纠缠着我不放?”

“汪景明死了。”

“什么?!”

“礼部尚书目前悬而未决,谁都知道这位置往上走就是副相,谢植不也是让你做尚书右丞。”那年轻男子手里捏着一把刚刚买的团扇,低着头端详起来,口中漫不经心地说着:“最近安王已经回京了,这回他想待得久一点,所以还劳烦您想个法子,让谢相别这么着急回去。”

“你们!言而无信。”杨益握紧了拳头,“想那谢植是什么人,我有什么能耐阻拦他?若我在他面前现身,只怕也是难逃一死。”

“杨尚书如此聪慧,怎能看不出来,谢相来明州是为了何事?”那人将团扇塞到他手里,“好好想一想,总归有办法的。”

杨益如何不知道,他与安王和薛怀庭之间,不过与虎谋皮,若是他们安安稳稳把自己的人安插到六部之中,自己也许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现在,他们的计划出了岔子,就想到了自己这个还有点利用价值的棋子。

难怪,难怪当时好心送他前来明州!

此刻说什么都晚了,他已经是一步错步步错,想起今晚谢植看着姜书绾的眼神,杨益心中也明白了,能够拖住谢植的,大概也只有那位姜提刑了。

于是杨益咬着牙应承:“行,事成之后你们要想办法送我出明州城。”

“跟我说说,你的办法是什么?”那人戏谑,似是嘲讽:“你熟读四书五经,可也听过‘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这句话?”

杨益的右手颤了下,而后又听见他说:“对着生养自己的人都能下手,还有什么事儿做不出来,不过我提醒你一句,朝廷命官,可不是你想杀就能杀得了的。”

“我只是想重新活一次,这一次,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杨益并没有像那人料想中一般暴怒,反而十分平静地说完这句话就下车了。

他回到了自己在明州的住处,思考了一整晚,最终决定一早就行动。

自由,已经唾手可得,他为此失去了那么多,如果还是不能如愿,他绝不甘心!

……

姜府旧宅

自打十四岁之后,姜书绾就很少这样好眠,这会儿已经日上三竿,她才堪堪醒来。

昨晚折腾得有些久,谢植没什么睡意,就这么给姜书绾摇了一晚上扇子,看着她安静的睡颜,以及被自己吻得略微红肿的唇,又想起了他小时候很喜欢的杨梅酒。

看起来酸酸甜甜,但是一口咬下去,满口烈酒的辛辣香气,后劲十足。

他伸出手指,轻触那一片红润……

“什么时辰了,你怎么不叫我?”姜书绾不知什么时候醒来的,捉着他的手指和自己的手缠绕在一处,睡眼惺忪地望着他。

“你姐姐方才派人传话,让你别忘了今日要去朱家吃午饭。”谢植抽回手,站起身来,揉了揉酸胀地手臂,又看姜书绾那一副睡蒙了的样子,补充了句,“就是昨天跟你喝茶相看的那位朱郎君家。”

姜书绾披了衣服起身,从身后抱着他的腰,紧张地问了句:“你生气了?”

手臂缠绕着的腰腹处硬邦邦的,谢植掰开了她的手转身笑:“我的心眼这么小吗?不过是个无名小卒罢了,也值得我惦记?”

“哦。”姜书绾的心里空落落的,好不容易鼓起和他亲昵的勇气因为他这满不在乎的否认而消散,她下床走到衣柜边,翻着里面的衣服,挑选了一件藕粉色的裙装。

“这件不行!”谢植从她手里夺了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