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7章 十万巨资(2 / 2)

加入书签

。唉……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见殷俊仍是困惑状,皇帝又提示道:“直到现在朕都没有想出怎么处置燕王,若有群臣当面询问,朕该如何回答?既不知,那就不如不答。”

哦,明白了。

这是如何给燕王定罪的问题。

按照律法规定,燕王谋逆,犯得是铁板上钉钉的死罪,但是,他最后却是无条件投降了。凭着宽大处理的角度来说,像这种情况,是可以法外开恩的。

如果投不投降都是个死,那以后谁还会选择投降呢?

这是个态度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燕王昔日的战功实在太高,换句话说,没有他方面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现在的大奉朝。

皇帝如果真杀了他,那很有可能会背上个骂名的。如果不杀呢,又不符合皇帝的性子。

齐誉知道,皇帝可是连弑兄都不眨眼的狠角色,对待亲人,他毫不手软。

大臣们会谏言吗?

基本上不可能。

像这种只会惹身骚且又损名声的事,大臣们都会选择一推六二五,把难题直接丢给皇帝。

对外,他们还会富丽堂皇的说,此乃皇上的家事,外人不适合多言。

无论好坏,都得让皇帝来背这个锅。

皇帝又不傻,自然不会一拍脑门就作出决定。

所以,目前还是能托就托,看看再说。

嗯?

为君上分忧的机会来了?

得抓住!

殷俊站在皇帝的角度上考虑了一番,献策道:“微臣以为,杀害功臣对于陛下的名声不利,所以,燕王不可杀。不如将其软禁起来,囚其一生,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久而久之,天下人也就将这事给淡忘了。”

皇帝随便嗯了一声,却不作答。

这个主意虽然稳妥,却不是他想要的,否则,还用得着躲来躲去吗?

皇帝的想法就是杀掉燕王,但是,还不能背上负面名声,这才是上策。

齐誉出于私心,也献出了计策,道:“微臣以为,燕王志大,绝不可留,此人一天不死,他的残余势力就不会死心,这对于我大奉的江山社稷极为不利!只有把他咔嚓掉了,才能做到真正的一了百了。”

就是,他若不死,怎算报仇?

皇帝听得有点心烦,挥挥手道:“好了,此事容朕再细思,不必再议!”

齐誉虽然还想鼓动,但老大已经下了命令,即使有什么想法,也只得憋在肚子里了。

于是,又出现了冷场。

不多时,殷俊以小三急告罪离席,到那很隐蔽的地方哗啦啦去了。

不能随地大小便,否则,御前失仪。

趁着这屁大点的工夫,皇帝忙压低了声音,意简言骇地问道:“齐爱卿呀,这十万两银子真的埋在这里?”

嗯?

本以为皇帝刚才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他居然真为钱财而来。

“陛下,您老人家有什么急用?”

这……

皇帝干咳了一声,尽量地掩住尴尬,道:“不瞒爱卿说,朕之所以在燕王的问题上比较谨慎,主要是担心藩王们的想法。为了消除他们的顾虑,朕打算赏赐一番,以展示朕的功过分明之心。颇为不巧的是,最近朕的内库有点紧张,所以……咳咳……”

哦,听明白了,皇帝这是想稳住众藩王。

要知道,关注燕王生死的可不止是朝堂上的那些大臣,还有那些装睡的王爷们呢!

皇家是他们李家的,因此,绝不可低估藩王们的影响力,他们一旦团结起来,足可以搅动风云。

所以在宗室内部,皇帝要找到一个所谓的平衡点的,避免激起不必要的麻烦。

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赏赐。

拿了皇帝的钱,就要为其站队,哪怕是面子上的。

由于封赏藩王的钱不能从国库里面出,所以皇帝就得另打算盘,以求来源。

如果有了这十万两银子的话,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齐誉对此表示理解。

而后,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荆棘说道:“陛下请看,在那片的地下,就埋藏着赵王送给张程东的贿赂银子,呵呵,臣已经帮您保管许久了,就等着您来验收呢。”

皇帝闻言大喜,赞道:“哈哈,在这满朝文武之中,也只有齐爱卿能体谅朕之苦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