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05(4 / 5)

加入书签

也不想与珍卿一日日加深隔阂。她从小总跟父母兄弟在一起,不曾有过真正要好的朋友,珍卿是她第一个的好朋友。她之前贪求友谊与爱情的双全,觉得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景。

怡民跟潘文绍开诚布公地谈过,潘文绍其实也很喜欢她欣赏她,但这大约还称不上爱,怡民表示这份肯定已足以让她安慰。她已与潘文绍约定做好朋友,以后回国若还有缘会聚,更当患难扶持、富贵不易,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怡民若真能放开心事,变回虎虎生气的淳真女孩,珍卿当然替她高兴。但叫珍卿就事论事的话,她觉得怡民和潘文绍其实很般配,不论是家世人品、相貌才情,可她绝不能在里头瞎掺和。

珍卿也会联想自身,她两辈子第一次谈恋爱,就跟初恋对象共结连理。这算是她的幸运之处。可是,设若她喜欢的人不喜欢她,她会死缠烂打偏执到底吗?她知道她绝对不会的,因为没有人天经地义该爱你,连生身父母都是如此,何况他人?见识过人间疾苦的人,精神上自由独立的人,不会为一种感情太偏执的,她知道怡民不是这样的人。

——————

珍卿来伊萨卡原来也为乐嫣,没想到乐嫣真的没来美国。她辗转托国内亲友打听,才晓得乐嫣已在国内念了医科,原来吴二姐还帮乐嫣联络过学校。大家一是各忙各的,二也是际遇殊非,三差两错消息就中断了。

还是米月来信告诉珍卿,说乐嫣母亲去年病亡,乐父竟在元配葬礼结束后,马上就把后妻迎进来,打听才知他们相好已非一日。乐嫣免不了触景伤情,为图清静跑到平京念医科,是以大家欲知她的消息,还要千方百计地去打听。

珍卿听闻此事,只有默然而已,她在培英的一众好朋友,就属乐嫣最沉静内敛、与世无争,原来他父亲竟是这样的人,也怪不得她过早成熟了。

想及乐嫣曾被未婚夫退婚,珍卿远在美国极东之地,也忍不住为乐嫣揪心数日,乐嫣对男性会不会失望透顶了?可珍卿也不会太杞人忧天,乐嫣是个外柔内刚的姑娘,她相信她会沉着地应对人生变故。

珍卿在伊萨卡没见到乐嫣,没想到头一回去康大蹭课,就邂逅培英的另一个同学姚铃儿。也不晓得以姚的成绩怎么混入康大,估计还是托了教会学校和她有钱老爹的福。

准确地说,原比珍卿高一级的姚铃儿,只能算校友不能说是同学,姚历来跟珍卿一帮人不对付,更谈不上亲近了。珍卿对姚铃儿嫌弃又警惕,姚铃儿倒是他乡遇故知的作派,对珍卿简直热情得过火。

姚铃儿逮着珍卿就大吐苦水,说这竟然只有三个中国女学生,另外两个人都不爱搭理她。且不说女同胞,就连男学生都对她客气有余亲近不足,因为她确是家里买进来的。而洋人学生种族歧视很严重,让她见识到何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白人至上主义者不把黄种人当人看的,在培英的小打小闹跟这里完全没法比。

而姚铃儿家人又不许她回国,一回国就会叫她马上嫁人,嫁的人又非她钟意的。姚就被逼得不得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竟在康大挺了三年多,再挺半年就有望顺利结业。

康大的内部管理比较严格,珍卿蹭课的意图破了产。不过她也不以为意,毕竟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卡约嘉湖的别墅住不了多久就要搬,康大的课就算蹭上也上不了几天。

谁知道姚铃儿自作主张,跑去找康大的校长奈森先生,把珍卿的底细抖露得一个干净。校长奈森先生带着两个教授,特意到巴克尔先生的别墅拜访,说想叫杜小姐到学校里做几场演讲,那她以后想旁听啥课程都行。

珍卿想一想还是推拒了,她现在大小也是一名人,暴露行藏意味着又要忙碌起来,如此就得不偿失了。奈森校长和教授们最终失望而归。

巴克尔夫妇对此倒视乎寻常,反常是姚铃儿懊恼得不得了,骂珍卿好心当作驴肝肺,扬名显圣的机会被她轻易推开,要是她巴不得多露露脸呢。

珍卿对姚铃儿还有戒心,也无意与她多说什么。

在卡里嘉湖别墅养到一个月,珍卿感觉身体上轻松多了,请半年的假休息似乎多余。不过,想想波城没完没了的应酬,想想在爱情海里挣扎的怡民,再想想师长亲友的殷殷告诫,她还是决定按部就班地休完半年。

珍卿在巴克尔家的湖边别墅,原本住得舒适自在,不过天气渐渐严寒,湖边不宜老年人和虚弱者久居。巴克尔夫妇从珍卿来就跟她说,住一个月就请珍卿到他们家继续休养。

巴克尔夫妇一年的多数时间,住在离伊萨卡两小时车程的达斯镇。珍卿倒是愿意傍着他们住,不过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她也知道巴克尔夫妇儿女多,在达斯镇的住处要好的邻人也多。

珍卿并不想过多的与人交际,所以愿意搬到达斯镇离巴克尔家近些,但希望在达斯镇另辟一处居住。最后,在巴克尔家次女萨兰女士的帮助下,在巴家步行半小时的距离上,赁了个小型的临溪别墅让珍卿。萨尔女士跟珍卿的新邻居巴瑞尔太太说好,请她负责给珍卿提供早饭和午饭。珍卿计划好晚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