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1 / 3)

加入书签

林知夏没忘记还钱的事。她手中的故宫门票上注明了“六十元”的标志,于是,她给了江逾白60块的纸币,江逾白拒不收钱。他说:“朋友之间不用谈钱。”

林知夏却说:“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林知夏认为,她似乎占了江逾白很多便宜。她有话直说:“我和你出来玩,你总是不让我花钱,这样不好……当然我不是说你不好,你真的特别好。你比我有钱多了,也没嫌我穷……”

江逾白接话:“你比我聪明多了,也没嫌我笨。”

林知夏恍然发觉,江逾白其实是一个反应迅速、能言善辩的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江逾白会一言不发呢?

——在他害羞的时候。

林知夏“哈哈哈哈”地笑道:“你真的好有意思。”

此时此刻,来往游人如织,气氛喧闹。

远处的白云浸染了蓝天,蓝天笼罩着宏伟的宫殿。林知夏心情愉悦地说:“我看过很多和故宫有关的纪录片。今天,我做你的导游,我带你参观故宫。”

江逾白配合地喊道:“林导游。”

林导游拍了一下手掌:“我不知道怎么跟你形容。我的脑子里包含了纪录片的每一帧画面,我正在用自己的眼睛取景,那两种画面,可以重合。”

江逾白完全入戏:“林导游挺敬业,把故宫的构造记得这么清楚。”

林知夏牵起江逾白的衣袖:“是的,我要开始工作了,你是我唯一的游客。”

游记(下)

江逾白以为,林知夏会和他一起沿着中轴线往前走,但是,林知夏带着他拐向了左侧。她介绍道:“你看那边……那是武英殿,从去年的4月21号开始,武英殿成了故宫的书画馆。”

江逾白有他自己的角色定位——他是一个对故宫一无所知的游客,今天撞上好运,找到了像林知夏这样认真负责的导游。他严格遵循着设定,提出很多问题。他问武英殿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有什么用,书画又是从哪里来的,他可不可以拍照……等等。

江逾白说完,林知夏扭头看他。她的眼睛里满含笑意,语气轻快地说:“明朝皇帝朱棣从公元1415年开始修建故宫,武英殿和其他宫殿一样,大概在公元1420年落成。那个时候,皇帝召见大臣,基本都是在武英殿,后来挪到了文华殿。至于书画嘛,基本都是大臣们上贡的。你想拍照,当然可以拍,不过,你不能开闪光灯。”

江逾白找出一只数码相机。他把相机的带子挂在脖子上,又在心里酝酿了几秒钟,才问她:“我可以给你拍照吗?”

林知夏斩钉截铁地答应:“当然可以。”

江逾白没说话,就这么看着她。

她眨了一下眼睛,偏开视线:“我……我们拍合照吧。”

江逾白握紧相机:“能不能多拍几张?”

林知夏小声说:“好的。”她扯住江逾白的书包带子,拽着他踏进武英殿的大门。

周围还有别的游客正在观赏字画,林知夏的嗓音变得更轻:“你看这幅画,叫做《禅机画趣图轴》。清朝顺治年间,髡残的作品。髡残画这幅画的时候,差不多有五十岁。”

江逾白做出思考的样子:“为什么这幅画的名字里,有‘禅机’两个字?”

“因为……”林知夏答不上来。

作者髡残在画中自题了一句“出山、儒理、禅机、画趣都在此中参透”,而林知夏完全领悟不到。那肯定不是因为她没有慧根,只是因为她不太懂得书画鉴赏之道。

江逾白把林知夏问住了,林知夏觉得自己有一点没面子。她伸出两根食指,指腹对碰几回,忽然反问他:“你看出禅机了吗?”

江逾白点了一下头。

林知夏马上催促他:“你快点告诉我,我想听。”

江逾白却说:“禅机是一个佛教用词。”

“对的,”林知夏附和道,“它暗示了很多道理。”

江逾白显得高深莫测:“这些道理,不能直接讲出口。”

林知夏歪头:“你的语气听起来好成熟。”

在江逾白看来,“成熟稳重”都是褒义词。他想在林知夏的面前继续展现他成熟的一面。于是,他挖空心思地编出一大段书画鉴赏的腹稿。但他随即又想到,他今天扮演的角色是林知夏的游客,对书画古玩一窍不通,他应该忠实地遵从于他的人设。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江逾白改口说:“你带我看看别的字画吧。”

林知夏把他领到《墨醉杂画图册》的正前方。

这幅画上,有莲藕、莲蓬、池塘,以及作者的题字。江逾白观赏片刻,问道:“你喜欢吃莲藕吗?”

林知夏噗嗤一笑。她轻易地洞穿了他的内心世界:“你在看画的时候,心里还想着我吗?”

江逾白默不作声。他双手揣进裤子口袋,微微抬头,看向一副挂在墙上的字画。他尝试摈弃一切杂绪,沉浸在明清两代的文化海洋中,但他失败了。他总会有意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