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节(2 / 3)

加入书签

落得和他一般的下场。

没准,一举搬回原先的局势。

然而,早早便摸清了康熙心理的胤禛又怎么会上了八阿哥的当?

胤禛察觉到局势不妙后,便立马去乾清宫向康熙告假。

“为何忽然要告假?”面对胤禛的请求,康熙头都不抬,就问道。

胤禛拱手道:“从前儿子答应过弘晖弘曜他们,要带着他们去江南游玩,可说来也惭愧,儿子却是失信了十年。”

康熙终于抬起了头来,他通过老花镜看着不再年轻的儿子道:“你的意思是,你想此时离开京城?”

胤禛点头:“儿子想实现对孩子们的许诺后,便回京全心全孝顺皇阿玛您。”

“你是不敢接下眼下的这一切吗?”康熙没来由地问了胤禛这么一句。

可胤禛却是明白康熙所言是何含义,抬头望向上首的父亲,目光坚定道:“儿子敢。”

康熙忽然笑了:“你倒是坦诚。”

胤禛嘴角也噙了笑,这是他从亦嫣身上学到的特质,对待至亲之人,真诚反而能来近彼此心的距离。

康熙:“那你又为何选择此时回避。”

胤禛道:“因为儿子不能忘记子女之本,更不能忘记君臣之本。”

言外之意,即便是他敢接下这江山,也不能在康熙还健在,便僭越了父与子,君与臣的规矩。

康熙眯起眼睛道:“倘若朕现在就让你接下呢?”

胤禛闻言立马呆愣在原地。

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等胤禛离开了乾清宫,康熙便命梁九功在书案上给自己铺上一道圣旨的同时,也命他去将朝中的重臣都给叫来。

梁九功一怔,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低头应了是,便退下照办去了。

等圣旨铺好后,康熙便颤颤巍巍地拿起了笔,然后克制着颤抖的手,在上面洋洋洒洒书写了起来。

当他在这道圣旨上盖上玉玺的印章之时,所有重臣已在殿外候着了。

他挥手让那些人都进来,等人来进来后,康熙立马便梁九功当众宣读起圣旨来。

当众人听到这道圣旨是禅位诏书,便纷纷劝阻了起来:“还请皇上三思啊。”

康熙挥了挥手:“都不用劝了,朕的身子,朕知道,估计是熬不过今年了。”

他现在连笔都拿不动了,还不如趁早将江山交给胤禛,也好让他好好养病。

何况如今边疆战事不断,朝廷却是国库亏空,大清正在面临着外忧内患的局面,他不能让大清,在他去了以后,便面临亡国的可能。

放眼望去,他那么多的儿子中,也只有心系天下的胤禛,有这个力缆狂澜的能力。

可他不能再给下一任君主留下内里的麻烦,所以他这才开始出手替老四铲除老八的势力。

而眼下老八已经不足为虑,那么他也就放心禅位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8-03 07:37:39~2023-08-04 21:59: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flora、咕咕唧唧的生生 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尽管重臣们以康熙定会福寿绵绵为由, 再三劝阻康熙禅位的想法,可康熙却是决意已定,岂是人劝阻便能阻拦的?

于是, 康熙六十年, 康熙决定禅位于四子胤禛。

但禅位不同于一般继位,必须得择一个黄道吉日才能举行禅位大典。

不过康熙并没有勒令众人保密, 毕竟这也不是秘密立储, 所以康熙即将禅位于胤禛的消息还是传遍朝野。

众人震惊不已,从前他们只是猜测, 康熙意属胤禛为下一任储君, 却没想到居然是要禅位于胤禛。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八阿哥和德妃的耳中。

八阿哥受不了这等刺激,当即吐了一口鲜血,惹得九阿哥和十阿哥担忧不已, 纷纷都围了上去。

永和宫里的德妃,则是直接晕了过去,还是一直候在身旁的英嬷嬷眼疾手快接住了从椅子滑落的德妃。

然后神色紧张地掐人中, 将人掐醒。

等人一醒来,英嬷嬷便劝道:“娘娘, 您这是何苦来呢?四阿哥登基, 您照样这也是大清的太后。”

德妃幽幽回神,听到英嬷嬷的话, 心中却毫无一丝宽慰,而是神色愤愤道:“本宫不是为了我自己, 而是为了我的儿。”

英嬷嬷道:“可四阿哥也是您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 不也是您的儿吗?”

德妃神色厌恶道:“他不是我的儿, 我儿才不会嫌弃我的出身, 不肯叫我一声额娘。”

当初母子第一次相认, 胤禛却不肯喊她额娘的那一幕,如同一根刺一般狠狠地扎进她的内心深处,让她每每想起,仍是如鲠在喉,郁结难消。

胤禛虽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