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节(2 / 3)

加入书签

把历代贤后做个排名,钱姐姐怎么都能排进前五。夺门之变确实发生,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政治投机,祁镇不过只是棋子了。政治都这么黑暗,没什么好说。不过有弹幕讲英宗唯一干的好事是废除嫔妃殉葬,这点不对。英宗天顺朝仁政太多,有兴趣自己查去,突出的一件就是释放“建庶人”,估计也是自己牢狱日久而心生怜惜了吧。好人英宗!去你麻痹的洗白,老子眼里祁镇本来就不黑好不!

6、 老早以前看到撷芳主人的《q版大明衣冠》,其实很激动,我华夏衣冠就是甩他大清沐猴而冠几光年的好看!当时在想,什么时候这套华美服饰能搬上屏幕就好啦。还好,只等了七年!

7、 回到第一点上,尽信书不如无书!《明秽史》是人写的,而且是以缺德出名的明代文人写的,是什么货色自己掂量;《明朝那些事》也是人写的,是人就会有错,其实我也不例外。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希望大家不要再被一书一言所蒙蔽,看人看事要有自己思考呀!谁能保证,剧中祁镇在瓦剌的遭遇,不是真真正正发生过的呢?——豆瓣精品剧评

感谢在2023-03-22 23:54:30~2023-03-24 09:00: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坐在作者家门口催更、崽崽、搞事业不香吗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十三章 社死现场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把这个丢人现眼的堡宗除藉,我老朱家没有这种子孙后代。”

朱棡酸溜溜道:“老四,可以啊!后代出了两个皇帝,算起来应该是你曾孙。代宗,上一个用代宗庙号的应该是唐代宗吧,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有不世之功,本应为世宗,但为了避讳太宗,改用代宗。

所以史书上说代宗相当于世宗,你这另一个曾孙倒是干得不错。”世宗是个好庙号,汉武帝庙号便是汉世宗。

问,偶然得知自己有两个皇帝曾孙是什么感受。

朱棣:头疼,谁能告诉他未来怎么会是他的曾孙坐在那个位置上,还不止一个。

刘彻精准捕捉到关键字,然后毫不留情的嘲笑。

“哈哈哈哈哈,这后世的王朝也太弱了,天子北狩[1]被俘,还不如战死算了。堂堂一国之君竟沦落为俘虏,真是丢人。”

“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不行陌路,不入深水。这后世之人怎么连这也不懂?”

身为帝王,身系天下,更该如此。虽然他成天嚷嚷着要打匈奴,可从未想过御驾出征。

打仗的事情就应该交给将军,不然要将军干嘛?帝王有帝王该做的事情,什么都要插一手,只会越弄越糟。

朝臣们也捕捉到了‘武将勋贵几乎全军覆没,文官集团首脑被创’的信息,这一刻无论文臣武将都齐声到:“陛下英明。”

他们有点理解天幕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陛下真乃明君也。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唐朝。

君臣同乐后,房玄龄劝道:“殿下如今身份已然不同,君子不立危墙,殿下日后莫要同从前一般身先士卒,奋不顾身。”

正觉得自己文武双全,万军从中来去自如的李世民:“……”有心说只有他俘虏别人的份,绝不会有别人俘虏他的可能,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房玄龄他们不爱听这个,他们更喜欢他坐镇后方,别乱跑。

“咳,还是继续听天幕讲故事吧。”

【医馆挣钱后,陈姣购买了大批的防疫药材。她记得史书上记载汉武帝在位的55年里,一共发生了43次灾害,几乎年年都有灾情。

史书上陈阿娇被废是元光五年,也就是今年,史书记载元光五年夏,大旱,有蝗灾。

久旱必有疫,到时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义妁悬壶济世肯定会去救治百姓,她能帮的就是多准备一些药材。】

天幕的话犹如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大汉。

百姓们六神无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到处乱走。

旱灾已经很难熬了,更何况还有蝗灾。

而且听天幕说几乎年年都有灾情,老天啊,你让他们怎么活啊?

各地县令看着惶惶不安的百姓,心中一叹,对衙卫说,“这段时间多注意些,恐有人趁机生事。”提前得知灾情是好事,但所有人都知道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远的不说,物价必乱。

人都有私心,大部分人得知灾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如何在灾情中保全自己,而不是如何抗灾。

太学,董仲舒听到这个可怕的数字眼皮跳个不停,他向陛下提出“天人感应[2]”学说,用神权制约君权,这还没过去几年呢,怎么就翻车了呢?

连年不断地灾情,陛下是疯了才会背这个锅。他的“天人感应”论要成为荒唐之言了,唉。

天幕突降大汉,也不知是福是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