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6节(2 / 3)

加入书签

的任务真简单,而且一来就是皇帝,爹和兄弟都被敌军掳走了。被掳走的还有大臣和宗室,一下子解决了大宋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幸福的皇子!

[武则天]:明朝的任务也很简单,早知道就选困难或者地狱了,一来就是太皇太后,大臣们都劝我垂帘听政。

我垂帘听政期间给大臣加工资,他们乐得找不着北,手上的事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再过阵子就能准备登基了。

[刘彻]:简单+1,大唐能打的武将可真不少,而且国库真丰盈,比我爷爷父皇攒下的家当还多。国库太富了会导致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等平定安史之乱,我决定把国库里的钱花一花。

[李世民]:汉武帝你住手,你想对我大唐的国库做什么?

[刘彻]:打仗啊!这么多钱不打仗多浪费,百姓们安逸享乐久了不行的,得让他们有点事做。朕帮你把失去的突厥地盘打回来,这突厥和匈奴一样讨厌,打了打了。

[李世民]:你住手!别动我大唐的国库!

[刘彻]:下线了,听不见。

[秦始皇]:但凡李隆基能少败点家,朕收拾烂摊子都不会收拾得这么累。

[李世民]:政哥,你那边怎么样了?

[秦始皇]:还在平定内乱,大唐的节度使是从李隆基开始的,据说你也想搞过分封?不知道分封最后都会导致国土分裂吗?李隆基不会是跟你学的吧?拳头硬了jpg。

[李世民]:我冤枉啊,我这不是看政哥你的大秦一世而亡,前面的隋朝也一世而亡,心里害怕大唐也这样嘛,所以就和萧瑀商量,想了个法子,让大唐能传承得久一些。

[秦始皇]:少废话,说重点。

[李世民]:世袭刺史,类似东汉的州牧,不过权力没有大汉的州牧大。想让跟我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也享受这份殊荣,可是被他们拒绝了。

他们说西汉的七王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还历历在目,可不能这样做。

就连女儿都劝我,说我把大臣们安排到长安以外的地盘当官相当于流放,以后就见不到他们了,我一听也是,我舍不得他们,于是世袭刺史的事就此作罢。

李隆基的节度使可不关我的事,不能什么锅都让我背,节度使在我那时候只是皇帝的耳目,可没这么大权力。】

唐太宗时期

刚才还酸了岳飞和韩世忠的大臣们再次齐刷刷看向李世民,目光激动,有些甚至眼眶含泪。

“陛下,臣等谢过陛下厚爱,但世袭刺史一事确实不妥。”

“陛下厚爱,臣铭记于心。”

李世民也很感动,把跪在地上的大臣一个个扶起,“快起来,诸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必不会薄待。”

李渊看着他们君臣和睦,一时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家一郎打小招人喜欢,凭着一张真诚的脸骗了多少人哦。

看看这一个个的,恨不得为他抛头颅洒热血,啧,牙酸。

还有能不能不要总是强调爹和兄弟都没了,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你考虑过爹的感受吗?

大秦

秦始皇挑了挑眉,又是分封惹的祸。

都行秦政法了,为什么不把朕的郡县制也坚持下去?

难不成一定要分封和郡县并行吗?后世就没有一个朝代能贯彻他的郡县制吗?

秦始皇心里有些烦躁,他不相信只有郡国并行一条路,郡县制一定可以的,只是他没有用对方法。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李世民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朕好不容易用推恩令把藩王削废了,他居然上赶着分封?”

到底是没吃过藩王的苦头啊,刘彻摇了摇头,一转头发现大臣们俱是一脸羡慕的模样。

刘彻:“……”呵,收买人心。

原来李世民是这么收买人心的,怪不得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愿意为他哐哐撞大墙。

【[武则天]:有个人似乎一直没有说话。

[李世民]:老朱,你那里怎么样了?

[朱元璋]:武则天,李治不要你了怎么办?

[武则天]:??你在说什么?

仍然在感业寺的朱元璋想着这段时间的辛酸史,决定放下面子:

[朱元璋]:怎样才能回宫?

[武则天]:什么?你还在感业寺?还没回宫?那你的任务要做到什么时候?

[李世民]:老朱你捉紧啊!我和汉武帝都快超额完成任务了,你怎么还在感业寺?

[朱元璋]:别废话,快点告诉我怎么才能吸引李治的目光,让他带我回宫,这破地方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武则天]:很简单啊,在感业寺偶遇他,和他互诉思念之情。

[朱元璋]:怎么偶遇,说详细点,还有怎么互诉思念之情,有没有写好的稿子?

[武则天]:手动再见jpg。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