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节(2 / 3)

加入书签

光玻璃厂就有七八个!!每天供不应求,玻璃都卖到大食国去了,这还叫没钱?”

“你当打仗的军费说来就来呢,大唐如今百废待兴,所有建设都需要钱,那些作坊是赚钱,可赚到的钱都投到别的地方去了。陛下还说要多做一些惠民的农具免费借给百姓开荒,还有预防蝗灾、旱灾的费用……”

裴矩一样样数着,数到最后,他都不想干这个民部尚书了,个个都找他要钱,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啊?

李靖在心里算了算,“那要何时才有钱?按照这个投入,用不了两三年大唐的情况就能好转,而且还有盈利吧?”

“是这样没错,至少也要两年后,国库才能充盈。”到那时还要留出赈灾的费用、赏赐的费用等等,扣掉这些其他的才能拨出去。

打仗太烧钱了。

【另一边,在大明顺风顺水的武则天也遇上了阻碍——祖训不可违。

武则天大发雷霆:要废除酷刑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祖训不可违?要废海禁的时候你们也不说祖训不可违,怎么她要提拔自己人就开始说后宫不得干政?

合着对你们有益的才能废除,对你们不利的就不能废除?

武则天: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吗?

武则天强硬的态度,以及熟练运用东厂和锦衣卫迅速罢免了朝堂上的反对之心。

一切都非常顺利,没有世家门阀跳出来阻止她,没有宗室发动政变,大臣的权力全部来源于皇帝,这种感觉,就一个“爽”字。

为此,武则天还特意朱元璋。

[武则天]:[朱元璋],老朱,你的大明国策是把各朝代的补丁都打上去了啊,大权在握的感觉真不错。就连藩王问题都被你儿子解决了。

还有你儿子可真有远见,自他之后,皇子公主嫁娶都选小官或者平民,加上你定下的皇帝死后让无子妃嫔殉葬。

连外戚的烦恼都没有。

朱元璋听了前半句还有些自得,听完后心里颇不是滋味,仰天长叹一声。

[朱元璋]:可惜算无遗策却没想到后代个个是奇葩。

[李世民]:老朱,这我懂你。后代不行,地基打得再好也没有用,反而是给他人做嫁衣。

朱元璋看到这句话,就跟被踩了尾巴一样瞬间跳脚。

[朱元璋]:说给谁做嫁衣呢?

[武则天]:他说的当然是我了,不然你以为是谁?

[朱元璋]:……

朱元璋关闭群聊后,觉得浑身不得劲,他建立锦衣卫监察百官,后面想废却出现了比锦衣卫权力更大的东厂、西厂、内行厂;

废丞相集权,却诞生了比丞相权力还大的内阁;

严防贪官污吏,明亡时官吏个个贪得珠圆玉润,只有朱家天子瘦成皮包骨,连军费都凑不齐。

防外戚、宦官、文臣武将,最后把自己防成了孤家寡人……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的文官彻底压制住了武将,此后党争不断,还有宦官专权,连着几个皇帝死因不明。

他所期待的千秋万代没有见着,只见到了一代不如一代,代代出奇葩,最终彻底断送了大明基业。

百万正规军却不如5万金兵。

何其可悲。】

洪武时期

朱元璋瞪圆眼睛,整个人僵住了,不可置信地扭头问一众儿子和百官:“刚才天幕说什么?”

向来爱拍马屁的朱樉缩了缩脖子,努力把自己变成透明人。

朱棡也不敢吭声,自从大哥和娘死后,老爷子的逆鳞就是大明江山,谁敢拿大明江山说事,是不想活了是吧。

朱棣也怔住了,他从未想过明朝会以这种姿态亡国,连军费都凑不齐?百万正规军不如五万金兵?

大明到底经历了什么?居然会落到这个地步。

藩王不敢吭声,百官就更不敢了,尤其是听到国之将亡,军费都凑不齐,官吏却珠圆玉润,呸,贪污受贿。

空印案和郭桓案还历历在目,这谁能不害怕?百官们吓得脸都白了,内心不断祈祷:可千万别牵连他们,这钱不是他们贪的啊。

朱元璋脸一拉,冷声道:“都不说是吧?”

朱棣见状,出列道:“父皇息怒,天幕说这些是好事,知道这些咱们才能提前防备。之前天幕就说过,大明军备松弛,那会距离现在也不过三四十年。”

开国还没到百年就军备松弛,往后的情况可想而知。

因此朱棣虽然惊讶,但却没有多少怒火。

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为了巩固大明的江山,为了将大明江山世代传下去,可谓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政策,现在却告诉他,他想的政策没几件是可靠的。

他想利用藩王镇守边境,一则旧元势力还未清肃,二则也能让军权从大臣手中转移到自己儿子身上,让天下之要塞掌握在朱家人手中,永保大明江山。

可惜他刚走好孙子就削藩,儿子起兵反孙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