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39节(2 / 3)
来。
所以,做柿饼的时间又到了。
于是,除了妯娌三个,还有大孙女春梅,家里人又开始投入到忙碌的做柿饼中了。
今年去山上摘野柿子的,除了林远枫和林远松,另外还多了一个林二柱,毕竟,比起家里的柿子来,山上的柿子可要多的多了,做柿饼的大头,可都在这里呢。
为了不被村人知晓,三人去山上摘柿子时,可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这不,每回下山,除了在背篓里盖上野草,他们还会背一捆柴在肩上,这样,就会给人一种砍柴回来的感觉。
在这期间,林大柱跟林二柱依旧会挑着担子去镇上卖几回新鲜柿子,如此,村里人就没啥可多想的了。
今年因为有新房子,且加上院子也大了很多的缘故,所以晾晒起柿饼来,要方便了不少,这不,七八张晒席都有了摆放的位置。
一直忙碌到十月底,才把柿饼全都给做好,再看林家男人的手掌,全都黄黄的,这是因为削了好多柿子皮,被染的。
现下还没到卖柿饼的时候,吴氏把它们全都收到大缸子里,这几只大水缸是林大柱特地去镇上买来的。
装好后,再盖上草帘子,里面的柿饼可以存上好久都不会坏。
……
这日,林远秋去族学时,就听到好几个同窗,说起明年二月他们准备去参加县试的事。
林远秋呆愣,自己耳朵没有坏吧?
这才学到哪儿啊,居然可以去考县试啦?
……
第38章 族人心思
林远秋之所以会这样想,不是没有根据的,虽三百千和四书已经学完,可其中的《孟子》还只是初级阶段,更别说才学了六个多月的五经了,所以拿什么去考。
显然王夫子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不,课堂中对那几个特别兴奋的学生都好好“关照”了一番,陆续点几人的名,让他们站起来背书或解答问题,若是背不出来或解答错误,那么一顿戒尺肯定是少不了了。
王夫子之所以会这么做,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看清自己现下的学习状况,别把科举考试想的太简单了,以为学个三、两年,就可以轻轻松松去参加县试了。
其实今日的事,王夫子是知道原由的。
因为到了明年,族学就已经开办三年了,这意味着第一批学生也学了三年。
而族里先前的规定,王夫子也是知晓的,那就是每名学生只能在族学念上三年的书。
这样的话,等到了明年,族学里所有学满三年的学生,就必须离开,接下来要么去镇上的私塾继续念书,要么直接回家,就此歇了学业。
在这些学生中,就有几户人家,是已经确定不会再送自家孩子去镇上私塾念书的。
又不是富裕人家,哪里开销的起啊。
话说,当初他们之所以会让孩子到族学念书,一是因为不用交束脩的缘故,再有就是林有志的风光对他们的冲击实在太大,让他们做梦也都想有这么一天。
在他们看来,如今银子花了,学也上过了,接下来肯定就是离开学堂之前的考试了,期盼了这么久,不去考肯定说不过去,再说,那买书的银子也不能白花不是。
何况,娃儿也学了这么长时间,且每次背起书来,都是摇头晃脑头头是道的。
所以,自家孩子学的这么好,若不去参加一次县试,着实不甘心。
万一菩萨保佑,老天开眼,自家可不就赚大发了吗。
几家人是越想越兴奋,当下就拍板了让孩子参加县试的事。
同在一个族里,各家离的也近,这不,几个学生家长凑到一起时,就相互说起了这件事,顺便憧憬了自家孩子若考上功名后的各种风光。
于是,没过两天,想让家里孩子去参加明年县试的人家,就多了起来。
而几个小娃儿,有了爹娘画的大饼在前,加上都是初出茅庐,肯定不会去考虑县试的难度,只以为不就考个童生嘛。
是以,在看到爷奶爹娘满眼的期盼后,一个个小腰板挺得直直的,都毫不犹豫的点着头,把参加县试的事给应承了下来。
看到自家孩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们当家长的,自然决心更加坚定了。
就这样,爹娘让孩子误会,孩子给爹娘错觉,双方仿佛都已经胜券在握。
这便有了今日,林远秋听到同窗们说起考县试的事了。
下课后,被王夫子打了戒尺的其中之一,林有兴捂着手快步朝林远秋走了过来,看到他满脸的喜色,好像刚才被打的人不包括他似的。
林远秋正想问问他挨打痛不痛,林有兴却是比他先开口了,“远秋,明年的县试你要去参加吗?”
林远秋摇头,“不去。”
他是有多傻,才去做这种一点把握都没有的事。
不是林远秋自大,他可以肯定,在族学的所有同窗当中,自己应该是学的最好的那个。
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