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819节(2 / 3)

加入书签

了存钱拿利息不知道任何投资渠道,当然之前也不允许搞投机倒把。

荆小强本来想说的是鼓励大家抓住这个时代机遇,不要浑浑噩噩的随波逐流就荒废了。

结果被有些传媒大张旗鼓的一宣传,就成了鼓励买房,鼓励创业,鼓励下海。

噢哟,真的真的,沪海房市一下就火热起来了呀。

各家的房子都好卖了。

这下沪海戏剧学院的院系领导们也不吭声了。

整个戏剧学院都轰动,买房!

小强说的买房。

听说罗莉、杜若兰她们几个去年就跟着荆小强去蒲东买了小公寓,以后不管毕业在哪里,沪海有个家了呀!

这时候全国人民都还是很想成为沪海宁的,每年能分配到话剧团、制片厂的名额都极其有限,大部分人就算能分配也是要去其他省市,而且听说这两年已经开始越来越少分配,要自主择业。

这都是现实,再把以前那套读书期间决不允许拍戏,不许赚钱的规矩拿来套,大多数人都很吃亏。

连老师、教授都心动,他们手头多半开始活络了,不管是帮着带考生,还是兼职下剧组,肯定比工资强。

主动来舞蹈系这边找荆小强打听,买房子是有什么说头嘛,毕竟几十万也不是小数目,问问也不打紧。

荆小强才确认院里面的老师住房也非常紧张。

第807章、我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沪戏的院址太市区了,看看附近的交响乐团,都只能排练厅在这,团部在一公里外另个地儿。

这一带都是原来老租界的区域,寸土寸金。

里弄、老洋房几代同堂挤在巴掌大的房间里,这是沪海出了名的现状。

沪戏以前是规模小,就那么几个系,每届十多二十人,全校千把人的规模和中学也差不多。

可改开之后稳定下来每届都有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老员工、老教授逐渐退休,人数累积下来公房愈发捉襟见肘。

荆小强却建议:“有钱买,当然只要不是双轨制的外部价就肯定值得买,但如果不是马上想搬新家的刚需,可以等等我们在蒲东那边的教育新城,或者曹河科技产业园的配套小区,价廉物美环境会更好。”

却马上得到几乎都是摇头:“不来塞,不来塞,怎么能去蒲东那么远,而且曹河那边也是郊区,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住到乡下去!”

荆小强啼笑皆非,一个个的都说花旗的洋房大豪斯住起来爽歪歪,可那不是都在郊区么,哪怕在欧美社会主城区想住大豪斯,那都得是陆曦那种富豪级别。

又要近又要宽,资本主义也做不到啊。

那就这样吧,同样一笔钱非要在市区买个旮旯角那也是自己喜欢就好。

荆小强一点奉劝的意思都没。

大不了好东西自己捂着。

蒲东那块地虽然是所谓的靠着旁边县界,但上辈子从蒲东机场极为有限的走过两次,印象中坐磁悬浮列车到市区的终点站,都比现在这块地偏。

现在所谓的蒲东其实都在卢家嘴附近两三个公交站的距离,以后绝对是好地方。

至于曹河,那一带明摆着未来肯定属于市区,大都市扩张速度很快的。

不能跟老租界比,但也肯定不差。

没长远眼光,这就怪不得谁了。

可老穆远在欧洲,肯定在学校有眼线,半夜给荆小强打电话过来,把曹菲都睡眼惺忪的吵醒了:“怎么?”

荆小强示意自己的大哥大,跑洗手间信号又不好,只好蹲酒店窗前:“老大,您看看几点钟,您那边是欧洲时间,我年轻人还在长身体,睡眠要足够呢。”

曹菲就偷笑,婀娜的侧身躺在床上看窗前背影。

老穆抱歉抱歉:“但才听到你关于这个买房建房的事情,还有你给校内教职工建议住到蒲东或者曹河去,是怎么个思路?”

荆小强呵欠连天:“还能有什么思路,蒲东那边很便宜的拿地给我们修新城,有点样板房的意思,因为那边是重点推广开发区,我们准备推动高品质的洋房和公寓楼混合,就是想搞点教授楼之类,给高级知识分子、艺术家搞点体面的住所,哪怕青年教师起码也是两居室、三居室的房,曹河科技产业园区就不用说了,主要提供给科技工程师,但分一栋给教师也不是不行,付款方式很灵活,可以首付一点后面工资里扣,也可以工程价学校补贴点买,反正肯定比市面上便宜又好,可惜大家伙儿瞧不上地段。”

老穆也啧啧啧:“我知道你的意思,私家车上下班就方便,这也是欧美生活方式,可你也要理解这个开车上下班的毕竟是极少数,还有个发展过程……我有个看法,你说把学院的宿舍楼重建了怎么样,使劲朝高了修。”

荆小强哈哈笑:“可以啊,这个思路肯定也是可以的,但先说好我不会做贡献,尽量不赚钱就是了,只要你能搞定主城区高层建筑审批,你要我找人修建摩天大厦都没问题,地界儿不够就朝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