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节(2 / 2)

加入书签

她的灵台暂时恢复几分清明,看到自己又被关在门里,什么都明白了,她又失控了。

白母心里很后悔,她也不想发疯,可她的身体已经坏掉了。

翠柳见未来白居易还是妥协了,实在压抑不住心中好奇,问道:≈ot;白大人最后还是妥协了……夫人,你为什么不愿意白大人娶妻,让白大人直到三十七岁,都孤单一人啊。”

白母听到白居易最终认输了,心里畅快淋漓。

她为什么宁愿让儿子老死,也不愿意妥协?

因为她掌控不了自己的丈夫、让丈夫娶了妾室,可她能掌控白居易。孝道是她手里最坚韧的刀,最牢固的绳索。

他永远不能像他父亲一样反驳自己。

他必须娶达官贵族家的女儿,光耀门楣!

她不仅身体病了,心也病了,突然想起了已故的丈夫。

她神魂游离,碎碎念:“舅舅,夫君,舅舅,夫君……你如果还活着的话,你也不会同意的。你会听我的,对不对?”

翠柳隔着门,听到她的话,浑身一颤,赶忙左右环顾,生怕有人听见。

还好丫鬟都被赶走了,没有人在这附近,没有人听到夫人的吃语。

翠柳长长松了口气。还好没人听见,这可是罔

顾人伦的事情。

虽然白母陈氏是她母亲带到陈家的孩子,相当于陈家的继女,和白家没有血缘关系。

可是在伦理上,他们就是舅舅和外甥女。

如果被爆出来,白大人一定会被天下耻笑。

白家只是河南的小官僚家庭,经过多次迁移,知晓内情的人逐渐都被遣散,也只有自己这个老丫鬟知道这件旧事了。

翠柳小的时候,曾经见到白季庚的外甥女来家里玩,没想到外甥女长大之后居然要嫁到白家来,之后还生下了白居易。

没错,白父白季庚,其实是白母的舅舅。

谁都可以阴阳怪气李隆基

【据说,当时唐宪宗李纯看到《长恨歌》,直呼牛逼!

他赶紧把大才子从乡镇调了回来。

白居易从周至县回来之后,官位几连跳,节节高升,后来官拜左拾遗,这个官位不算很高,但是能直接面见皇上,算是天子近臣!

白居易的仕途非常顺利。

可能有人会好奇,皇上为什么会喜欢《长恨歌》呢?这诗开头讽刺唐玄宗是个老色批,白居易为什么没被举报,还能高升?

唐宪宗李纯太不尊重唐玄宗李隆基了吧。

其实唐朝非常优待文人,像清朝那样文字狱的事情很少。

比如同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想搞变法,收回宦官的兵权,打击贪官污吏。

结果失败了,结局是被流放到偏远地区当小官。

他们牵扯进如此重大的口口,都没有被杀,说明至少大唐中期,文人还是非常受追捧的。

大唐皇室表示:“你又翻不出什么风浪,我宰相肚里能撑船,你随便骂!”

而且据传,从唐肃宗开始,朝野都默认有一个人得为社会动乱背锅,连皇上都不例外。

这个人是谁呢?

自然是唐玄宗李隆基。

大唐皇室:“骂别人不行,骂李隆基可以的。”

李商隐也写了一首《马嵬》,也讽刺唐玄宗,尺度比白居易大多了。他说唐玄宗保护不好杨贵妃,还比不上普通老百姓呢。

李商隐也没有因此获罪。

《长恨歌》这里面一点没提唐玄宗李隆基除了好色之外的昏庸操作,还大书特书皇上和贵妃的爱情,降低不明所以的民众对皇室的反感。

别说唐宪宗李纯,李隆基本人看到这篇文章,估计都很高兴呢!】

李隆基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气得想杀人。

他未来的名声居然能差成这样,又人强客都敢来嘲讽一波?

他造成动乱是一回事,给不给别人骂是另一回事。普通人被人嘲讽尚且不能忍受,更不用说极好面子的李隆基了。

这群≈ot;孝子贤孙≈ot;居然纵容文人墨客骂他,真孝死他了!

唐玄宗李隆基脸黑得像锅底,无能

狂怒:“混账!混账!唐肃宗是谁!”

“这真是我最孝顺的儿子啊。”

他恨不得把那所谓的唐肃宗抓到面前,像杀那三个儿子一样狠狠砍死他。

皇宫内,李隆基暴怒,消息逐渐扩散,皇子们人人自危。

未来的唐肃宗李亨听到消息,忍不住笑出声。

这唐肃宗,真是他的知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