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节(1 / 3)

加入书签

天幕此话一出,很多名人忧心忡忡,后世人这么闲吗?连故乡都要争?

他们暗下决心,要在书中把自己的故乡写得更清楚一点。

别到时候鬼门大开,他们回到人间,都不知道自己的故乡被后人挪到了另一个地方。

张怀民有些惊讶:≈ot;你现在怎么这么豪放不羁,你年轻的时候是这样的吗?≈ot;

苏轼笑意盈盈,没有什么羞愧的意思:“你可能对我有什么误解,我年轻的时候就敢乱编典故啊。”

张怀民哭笑不得:“……”

苏轼甩甩袖子,洒脱不羁:“我就烦程氏兄弟那些死板的人,庄子说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不要那么在意外在的形式,写得有内涵就够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天幕广而告之。

那些没有看过苏轼文章的人,都为这一首词而感到惊艳。

没有什么晦涩的典故,没有什么生僻的语句,普通人都能看得懂。读来感觉酣畅淋漓,心情激荡,浑身都汗直冒。

文人们说道:“怪不得这排榜单的人喜欢他,确实精彩绝艳。”

“赤壁之战相关的诗很多,可我觉得没一首能比化得上苏轼。这应该就是他的代表作了吧?”

“那当然了,我想不出还有比这首词更好的东西了。”

谁知,紧接着天幕就说道:【苏轼还有代表作吗?当然还有。】

【那一年,苏轼在黄州灵感爆发,高产到让粉丝感动到落泪。

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题西林壁》《寒食帖》……

个个流传千古。

他总共写了两首《赤壁赋》,一首被称为《前赤壁赋》,一首被称为《后赤壁赋》。两首都是绝佳之作,课本上要求全文背诵并默写的是《前赤壁赋》。

这篇文章折磨了无数学子,让他们流出了辛酸泪。

对了,还要加一篇《核舟记》。不是苏轼写的,但和他息息相关,同样要求全文背诵并默写。

想必他们无数个午夜梦回,都在痛骂苏轼,为什么要游赤壁?!】

与此同时,天幕出现新的画面。

天幕中,苏轼的演员和朋友泛舟于江水之上,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天幕把《赤壁赋》的原文一行一行地放了出来。

刚刚那些文人觉得苏轼已经到顶了,《水调歌头》和《念奴娇》就是他的代表作了,结果苏轼告诉他们。

他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ps版本!

李白眼睛都要冒爱心了,他也修道,他也爱看老庄的文章。

他感觉自己就坐在苏轼身边,乘坐那一叶扁舟,一同游玩,共同感叹天地之大和人之渺小。

他感慨之后,又细细品味,仿佛含英咀华,满口香味。

他击节称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写

得好啊!”

“在下仿佛看到了屈原,宋玉在世。”

“读他的赋,我也有了遗世而独立的想法。”

朋友高适还沉浸在这篇文章之中,闻言以为他有轻生的意思,连忙说道:“太白兄,你可不要想不开!≈ot;

李白把小伙伴给吓坏了,笑着说道:≈ot;不用担心我。在下还没有建功立业,如何能够登仙呢?就是随口一说罢了。”

高适连忙松了口气。

李白满饮一杯,痛快地说:“苏轼不要叫词圣好了,这个称呼太庄重了,和他的风格不搭配。”

“他如同天仙化人,不受世俗牵绊,天马行空,空旷高远。”

“我觉得他干脆叫词仙,或者诗仙也行啊!”

这首赤壁赋很长,没有一句是废话,每一句都很美,比《赤壁怀古》长多了,读起来的爽感也加倍!

很多文人都不舍得把眼睛移开,都忘了要抄录的想法,好不容易回过神,才赶忙拿起笔开始抄写。

北宋文人司马光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惊艳不已,实在是手痒,所以拿起笔想要模仿一下苏轼的文风。

他费了好半天,终于写了一篇文章,沉默地看了一会,随后全都丢了。

有一说一,他写得不差,但是和苏轼这种浑然天成的文风还是差得远了。

司马光默默心想,苏轼现在被贬到黄州,犯罪的官员没有钱拿,而且不能离开黄州,听说苏大才子一家现在都务农了。

如今王安石接近半隐退状态,他们这些守旧党派即将看到曙光。

李商隐情商不太够,喜欢在两党之间反复横跳,所以得罪了牛党。苏轼这个守旧派不太一样,他很聪明,什么都懂,可是不愿意结党营私,所以在两党之间都落不了好。

当苏轼出事的时候,没有多少守旧派愿意出手帮他。

不如把苏轼召回来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