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节(1 / 3)

加入书签

他感觉肩膀上的担子稍稍轻了点,再也不用担心哥哥横冲直撞惹了贵人。

因为,现在哥哥就是那个贵人。

不久,宋神宗召见苏轼。

苏轼来的时候,宋神宗还在看奏折,上面写着苏轼在黄州的政绩。

宋仁宗觉得苏轼是个宰相人才,但宋神宗觉得苏轼诗词写得好,政治能力很一般。天幕说未来有学者说苏轼是国士,宋神宗有些不以为然。

俗话说眼见为实,他于是派人调查苏轼的所作所为,精确到每一件事。

看完之后,宋神宗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苏轼最近在黄州居然救了很多女婴。

黄州居然有这么恶毒的习俗吗?他有点难以置信。

他见苏轼到了,慰问了他几句,随后便直击主题:≈ot;爱卿最近为什么要在黄州救女婴?那里很多人丢弃婴儿吗?”

苏轼点头,一五一十说道:“这种风气,战国时期就有了。最近黄州逢灾年,经常有人把女婴丢弃在路上,还有用洗脚盆溺死的。

臣见之不忍,于是给太守写信。可是自古以来,官府都不管这事。臣只好联合当地的商人,开办育婴堂。”  苏轼在黄州是个贬官,并不富裕,穷到都只能吃猪肉了,还去捐款救济女婴。可是个人的力量太稀薄,手头很快没钱了。

苏轼于是拉着当地的富人成立了基金会,哪家生了

女婴,就主门说不要淹死。他们送钱送米来养如果还是要手女婴那就送去吝坚堂木齐。如木址本文

人安,加以达太月安全。

他说的轻飘飘,可是商人重利,不干赔本的生意。苏轼能拉来这么多投资,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宋神宗知晓民间百姓过得苦,却知道得很少,不然也不会被一张流民图给吓坏了,感觉这种事情很惊世骇俗。

他于是仔细询问溺杀女婴的事情。

苏轼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说到动情的时候,眼泪都忍不住流下来。他没有女儿,只有儿子,可他根本见不惯这种做法。

≈ot;唉。≈ot;宋神宗闻言,长长叹息,心中对苏轼的偏见完全消散了。

苏轼之前在黄州是个罪官,居然能管官府不愿意的事情,救人无数,多么难得。

这确实是一位深耕民间的国士啊,地方人为他建纪念馆也是应该的。

宋神宗下了决定:“翰林学士,爱卿可能当?”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不算低了,相当于皇帝的亲信,相当于内相。

苏轼闻之很高兴,报国是他一生的梦想。即使被政敌陷害,他也想回到朝堂。

他现在有了巨大的声望,也在思考如何把声望转为实际的价值。他想试试能不能压下北宋的党争风气,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

“臣万死不辞!”

苏轼如今高高兴兴,苏轼的粉丝也为他高兴,空气中透着和谐的气息。

可有一部分人,特别渴望杀了苏轼。

胡亥等人已经恨他入骨,恨不得生吃他的肉。

一篇《始皇论》让胡亥这个贵公子陷入深渊。

胡亥直接被砍晕了,一方面是流血过多导致昏厥,另一方面他也渴望昏过去,让父皇停手。

他都晕过去了,秦始皇总会停手,派人医治他了吧?

谁知道秦始皇一点没留情,让宦官一盆凉水把他泼醒了。

胡亥满脸是水,脸跟墙一样白,嘴唇毫无血色,惊醒过来。

秦始皇居高临下地看着地上如同死狗一样的胡亥,眼神如同冰山冷冽。

胡亥费了半天,也在他眼里找不到一丝曾经的怜爱和慈

爱,他的心坠入谷底,整个人如坠冰窒。

他隐隐感觉到,完了,父皇真的厌恶他了。

被父皇厌恶的人有什么好结果呢?

胡亥耳边警铃作响,意识到再不求情就完了,垂死净扎,痛哭流涕:“父皇啊,我错了,真的错了,求你饶过孩儿一命吧。我的腿都没知觉了,再不医治恐怕要死了。≈ot;

秦始皇冷着脸说道:“别求我原谅你,你去求你的兄弟姐妹吧。是你害死了他们。”

在胡亥昏迷的这段时间,胡亥的兄弟姐妹以及赵高都被人带了过来。

胡亥突然感觉如芒在背,扭头看去,只见那些兄弟姐妹正在看着自己。

抛开一些在外地的皇子皇女,在场总共有二十多个兄弟姐妹。

他们见秦始皇也厌了胡亥,索性也不遮掩自己的情绪,那眼神恨不得把胡亥干刀万剐。

胡亥从噪门中挤出声音,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气若游丝:“六兄,大姐。我真的不知道我未来会做出这种事,那都是赵高干的,跟我没关系,求求你们原谅我吧!”

可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他们还是一脸冷漠。

公主赢阴嫚得知自己未来会被肢解,恨不得杀胡亥而后快,她向来受宠,所以没有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