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节(1 / 3)

加入书签

苏轼摸着自己保养极好的大胡子,乐呵呵地望着天幕,还对天幕之前放的诗文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筛石灰呀筛石灰。”

他性格乐观,平生也最爱看乐子。不管是乾隆还是张将军,都让他笑个不停。

等到天幕说印章,他才回过神:“啊,后人这么喜欢盖印章吗?在下基本上从来没有在书画上盖过印章。

书画清清白白,方才尽显真味。添上印章、题跋和落款岂不喧宾夺主?”

“这乾隆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么喜欢盖章,不仅没有赢得美名,反而赢得了骂名。”

至少在苏轼的时期,文人们还没有这种臭习惯。

他找出自己的《寒食帖》,上面几乎干干净净,留白很多,让他非常满意。

他看向弟弟苏辙:“对了,子由,这是我之前在黄州写的,还没来得及给你看呢,写得怎么样?”

苏辙自然是一顿彩虹屁,同时有些担心:“哥哥的书法写的这么好,不会遭到那乾隆皇帝的毒手吧?”

苏轼倒是开朗:“其实我写的也就一般,又比不上颜柳,应该不至于吧?”

谁知紧接着,天幕就开始播放那些被乾隆疼爱过的书画。第一副,赫然就是他的《寒食帖》。

爱看乐子的苏轼:≈ot;……≈ot;

让我们请出下一位受害者

【据说,乾隆的章分为很多种类,。

他当太子用的时候是“皇四子印”等等,当皇帝之后开始用”十全老人“等等。

七十岁开始用“古稀天子之宝”,八十岁开始用“自强不息”,让位给儿子之后开始用”太上皇帝≈ot;。

,有≈ot;重华宫“”养心殿“”避暑山庄≈ot;。

所以,乾隆每次盖章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先拍照发个朋友圈,底下配上定位,再美美写上文案,这就算一次打卡。

三十岁拿出来打一次卡,四十岁可能再来一次,五十岁又来一次。他越喜欢哪个,往往盖得越多。

但这样还不够,印章毕竟太小了,没有办法完全表达他的心情,他干脆在空白处写点评或者打油诗。

让我们请出今天的第一位受害者,苏轼《寒食帖》。】

【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造诣非常高。更重要的是,这是苏轼苏东坡流传下来的唯一手稿,是他在人间最美的留墨。

所以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

紧接着,天幕放出了《寒食帖》。

其实这幅作品流落到纳兰性德手里,纳兰性德也噼里啪啦盖了很多章。

乾隆一看,纳兰性德都敢盖这么多章,自己这个皇帝哪能输啊?

他于是毫不留情地盖了一堆,足足有三四十个。≈ot;弘历之宝“”古稀天子≈ot;……数不胜数。

书法表面全是红盖印子,宛若红彤彤的牛皮癣,突兀极了。

而且乾隆并不满足,亲手在后面写上一大堆心得体会。

他又想到苏轼在黄州的东坡雪堂,为了表现自己书读得多,在上面题了四个大字≈ot;雪堂余韵。≈ot;乾隆惆怅地想,人们只能通过这篇《寒食帖》,看见那东坡的余韵了。

众人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盖章和题跋,能清到乾隆得到至宝的高兴。可他们一点儿也没有办法和乾隆感同身受!

尤其是苏辙,握紧拳头,手上青筋直冒:≈ot;我竟分不清这是哥哥的作品还是乾隆的作品,他居然敢如此糟蹋

哥哥的书法!真是可恨极了!≈ot;

他比苏轼还要气,恨不得来到乾隆身边,把他那些章子都毁了。

苏轼倒是看得开,不就一幅书法作品吗?大不了再写一副就是了,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生气,不值得。

但是他看着弟弟这么生气,自然顺着来。他左怼王安石,右怼司马光,从来没怕过任何人。

“昔日,楚国有人请门客画蛇,有人画得好好的,偏偏最后添了足,导致本该得到的赏赐飞了,乾隆此举不亚于画蛇添足。

他写诗是强说愁,品鉴书画也是如此,真是不知所谓!≈ot;

乾隆此举也惹到了无数苏轼的粉丝。

苏轼原本就是大宋的超级明星,经历过天幕事件之后,名气直接爆了。

一时间,无数人骂骂咧咧。

天幕继续火上浇油:【让我们请出接下来的受害者。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这三位都出自琅琊王氏,书法水平非常高。

乾隆得到这三样宝贝之后,爱不释手,觉得自己的书房都配不上这三件宝贝了,于是为它们开辟了新的书房,叫做三希堂。】

天幕放出了乾隆最爱的三件宝贝,其中,王羲之最为惨烈。

最爱的作品当然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