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第233节(2 / 3)

加入书签

殷家的人脉,也很难在短短数月内一一备妥。

本来以为婚期会再晚些。

没想到这么早,其它倒也罢了,好木实在难寻!

殷婉以食指点着单子上的家具,道:“娘给你备了黄花梨木,等下了聘后,就让木匠师傅去国公府丈量尺寸,给你打家具。”

“好的紫檀木可遇而不可求,不过这黄花梨也不错。”

“家具的师傅都是从江南请来的,幸好娘有先见之明,提前把人给请过来了,我估摸着师傅们再过五六天就能到京城了。”

“到时候,让他们给你打江南款式的家具,比北方的更加雅致。”

“娘给你选了好几套屏风、隔扇。燕儿,你瞧瞧这份单子。”

“这些都是娘精挑细选的,可要是全都带上,怕是装不下,你来挑挑。”

“……”

说着,殷婉又塞了另一份关于屏风与隔扇的单子给萧燕飞,单子上密密麻麻地列了二十几样东西,看得萧燕飞眼都快花了,根本看不出什么门道。

殷婉一直温温婉婉地笑着,说话也有条有理,但萧燕飞能看出她心底的不安以及那种急于弥补的心态。

萧燕飞偏头看着殷婉温婉秀美的侧脸,心口一暖,玩笑地哄着她娘:“娘,没事的,来不及备的那些,等我出嫁了以后再补也一样。”

声音娇娇软软,似猫儿在撒娇一样。

殷婉一听,精神一振,连连点头:“燕儿,你说得有理。”

“娘以后再补给你!”

呃?萧燕飞想说她其实是随口说说的,可殷婉已经不理会她了,又低头去看手里的那份嫁妆单子。

殷婉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民间确实有补嫁妆一说。

而且,顾非池是卫国公世子,身份摆在那里,萧燕飞的嫁妆也有规制,最多也不能超过一百二十八抬。

所以这份嫁妆单子,殷婉写了又写,改了又改,甚至都琢磨着是不是把每台的箱子打得大一点,可以往箱子里多塞点东西,再私底下多给女儿一点压箱底。

“干脆还是就以后再补吧。”殷婉拍板道,兴致勃勃地吩咐璎珞去取了张新的帖子过来,又让她伺候笔墨,把之前迟疑着要不要放的那些东西,全都一样样地加在这张新帖子上。

萧燕飞在一旁默默地喝茶,本来以为娘这下就不必再犹豫了,不想,下一刻,就听她犹犹豫豫地说道:“赵嬷嬷,你看看……你说这紫檀木镶象牙雕八仙过海屏风是放在嫁妆单子上,还是后补单子上好?”

“还有这红珊瑚梅花盆景,放在嫁妆箱子里,我怕压坏了,可它的寓意好,不放在嫁妆单子里,又可惜了。”

毕竟女儿的嫁妆在抬进国公府后,是要打开箱盖,放在前院里供人围观的,当然是要准备得气派点好。

萧燕飞:“……”

这下,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哄了。

赵嬷嬷也瞧见了萧燕飞有些懵的小表情,忍俊不禁,默默地对着她使了个眼色,又指了指门帘那边。

萧燕飞秒懂。

她悄咪咪地起了身,悄咪咪地摸出门去。

一出堂屋的大门,她回头对着里头的殷婉抛下了一句“娘,我去烨哥儿下学”,然后愉快地一溜烟跑了。

她说出门就出门,坐着马车出门去接小萧烨。

萧烨的学堂是在距离葫芦胡同两条街的至德街。

教他们的邵先生是先帝时的状元,因为不喜朝堂党争不断,就早早致仕了,在这里开了一间小小的学堂,只教小孩子。

本来萧烨的身份太高,邵先生是不愿意收的,但萧燕飞几次上门,又治好了邵太太的烧心症,邵先生这才收下了萧烨。

萧烨在这间私塾已经读了两个月书了,喜欢邵先生,也喜欢这里的同窗,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与大家分享学堂里的那些事,殷婉见儿子念得比从前在侯府时高兴得多,也就没有再专门给他请别的先生。

离下学还有些时间,萧燕飞就坐在马车上等萧烨下学。

她将窗帘掀开一角,一会儿望着学堂那边,里头还能隐隐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会儿又去打量路边的几家铺子,中秋节快到了,那些铺子开始卖月饼、花灯、桂花酒,风一吹,酒香四溢。

萧燕飞正犹豫着要不要买点月饼和桂花酒回去,马车边正好有两个直裰纶巾的学子走过,其中一人问道:“王兄,今科你考得怎么样?”

另一个人无奈地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不行。我已经在收拾东西了,等出了榜就回乡。”

他们这些参加今科秋闱的秀才,若是今科能得中举人,就会留在京城,等着来年春天参加春闱。

“王兄,别急着走啊。你不知道吗?听说皇上要在万寿节立太子,大家都在说,没准今年会开恩科。”

“真的?那我在京城再住些日子吧。要是真能开恩科,就好了……”

两个学子一边说,一边走远了,声音也随之远去。

萧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