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节(3 / 6)

加入书签

宫里最难以启齿的一个角落,皇帝叹道:“你的豆还是他过给你的呢,还记着他?你是生怕你皇祖父不气出毛病来啊。”

其实说起来,若非有摇铃,让义忠老千岁自乱阵脚,让忠定王得意忘形,也轮不着他当这个皇帝,不过这世上有多少人愿意承认就是色令智昏、上皇自己枉顾了人伦?非得给她打个祸国殃民的罪名,连带着她那个不知道父亲是哪个的儿子,也成了宫里人人避讳的灾星。但平心而论,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怪摇铃生得太美被忠定王、太上皇看上?怪刘昀不该出生,成为皇家的奇耻大辱?还是怪他不该认识刘遇,让他在这时候还提起来?

你就是此刻把太上皇从病榻上摇醒,问他,子义君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也只会骂着畜生要左右杀了你,而说不出任何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来。他是皇家之耻?然后应该感到羞耻的根本不该是他。

皇帝从前一直听太后夸刘遇仁厚,说他是所有孙儿里最心善的。当年三公主夭折,唯有他没哭,却也只有他还记着在三公主生日那天派人去探了陈嫔,还给妹妹烧了些小玩意儿。现在,整个京城,也只有他一个人记得子义君。

“孰湖,心肠太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人,朕不是教你要狠下心来,你的兄弟姐妹都是朕的亲生儿女,朕自然是希望他们好好的,在你手底下,朕也放心。只是手心手背虽然都是肉,十根指头伸出来还是有长有短的,朕也从来不怕人说朕偏心,因为你将来要管理整个国家的,你懂么?”

刘遇跪下来,闷闷地应了一声。

“刘昀的事儿,着礼部再议。若是这次不行,就等你皇祖父……了再办。”

方才听父皇那么交代,本以为这事再无商量余地,却不料听到这句话。刘遇一时红了眼眶,端端正正地给皇帝磕了个头。

有个太心软的儿子,总要跟着担心的。皇帝看着他的背影叹气。

但对害他出花子的人都能心软,对天下子民,想来也硬不起心肠来罢。

贾母在家提心吊胆地等了几日, 还是等到了甄应嘉被撤职,甄家被抄家的消息。她一时也不知道该叹这一天到底来了, 还是果然如此。幸得贾家同他家虽关系好,到底来了京里这么多年了, 路途遥远, 这些年来往不比从前, 否则, 甄家的那些“生意”,怎么都要让贾家来分一杯羹的。人嘛,都是这样, 没出事的时候,羡慕人家身居要职, 有赚钱的门路。出了事以后, 又要庆幸自己家没掺和多少,平安是福。贾母对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人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贾政倒还好, 虽然管不住人,但一向清高, 惹不出什么事来。贾赦那样的,现在没职没权,也掀起这么多风浪, 要是真让他得了势,怕是全家老老小小的,都要替他陪葬。

甄家托人运了些箱子来京里, 想要请他们帮忙“走动疏通”,她原意是想探探黛玉的口风,请她哥哥们帮忙回旋一下,只是在外孙女那儿就碰上了软钉子,这些箱子现在也变得棘手了起来。她命人搬进库房里,仔细地封好,记上账,也不敢写是甄家的东西,只隐晦地记了一笔是金陵来的。鸳鸯自不小心帮着贾琏夫妇把林姑娘的传家物拿出去典当,叫人家抓了个现行之后,也是战战兢兢的,毕竟老太太平时再疼她,也只是拿她当奴才的疼法。琏二爷、凤奶奶那是人家亲孙子、孙媳妇,一家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她这个小丫头可就没这么好运了。然后等了数月,料想中的惩戒却还没落到她头上来,甚至老太太的库房钥匙都还在她身上。她不知所措了一阵子,终是明白了。老太太年纪也大了,心肠不比年轻时硬不说,现在也没有精力再养第二个丫头了。她是做错了事,可屋里大大小小的丫头们,谁没有做错过事?竟还真找不出比她更贴心的了。要是从头再培养一个,没那精力也不说,屋里其他人,谁能服气?她自然是比先头更对老夫人感恩戴德,小心谨慎,想着便是拼着得罪贾琏、王熙凤两口子,也不敢再拿老太太的东西取巧了。好在凤姐怕是也吸取了教训,再没开过这口。

这几个箱子里的东西怎么处理,都成了烫手山芋。里面的是官银,查得出来历、批次的。要是只单纯放着,那谁也不能甘心,何况贾家如今的财务情况每况愈下,能有一笔是一笔的。要是用出去了,难免会给家里惹出事端来,况若是甄家以后东山再起了,他们家这笔钱要不要还?一时间,贾母还真是有些犯了难。好在如今甄家也元气大伤,暂时顾不到这儿,还可从长计议。

今年因为老圣人出了事,元宵节也没人敢太热闹。元妃命人送了花灯回娘家,让弟弟妹妹、侄儿们猜灯谜,复又赏赐了些小玩意儿下来,命太监同贾母与王夫人道:“陛下仁慈,怜惜我等分别太久,允宫妃娘家人过了正月进宫探望,一叙相思之苦。二位夫人若想进宫给贵妃娘娘请安,现下便可递折子了。”

每次进宫,都要天还漆黑着就起来装扮,宫里宫外上上下下地打点好些银两,先在皇后宫外等上大半天,皇后和每个命妇不咸不淡地说上几句话,才能见着自家的娘娘,也不过说几句话,就到了规定的时辰,得出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