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节(2 / 3)

加入书签

“你就说,公社领导来视察,鱼塘那边这些年都是你爸爸负责的,可是现在爸爸被换下来了,到时候功劳不都成别人的了?所以你得让四叔回来,去跟领导摆摆功劳,说不定还能想办法帮你爸爸把小队长的差事要回来呢。”

这个文文倒是理解。

爸爸和三叔都爱吃鱼,所以对于鱼塘的事情特别上心。

可是她知道,她爸爸不是什么好人。

所以她担心道:“三叔,我爸一直贪里面的鱼,领导要是查账的话不是更加玩儿完吗?要不就算了吧,无功无过的,平平安安的不好吗?”

陈老三也被气到了,他站了起来,有那么一瞬间,忽然理解了二哥为什么想打孩子。

这哪像老陈家的孩子啊,简直就是陈敬军的孩子。

真是活见鬼了,不过是让胡雪梅带了两年,怎么就把文文带成了这个德性?

陈老三不理解,索性放弃了文文,转身找大柱家的人帮忙去。

大柱家跟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就算知道老五的身世,也不会轻易出卖他们的。

大柱家的二话不说去公社中学找陈老四,陈老三则火急火燎的堵他大哥去了。

没想到,就是跟文文扯皮的这点时间,他大哥已经跟裴素素他们碰面了。

裴素素也是今天早上跟师翱接站之前才知道陈敬军的身世有问题。

这会儿见到陈敬军过来,她赶紧跟师翱交换了一个眼神。

师翱立马扯了扯师震的袖子:“爸,你看他像谁?”

师震原本在跟一个老伯说话,因为老伯见他一身正气,相信他是个刚正不阿的领导,所以壮起胆子跟他举报陈老二连续多年贪下生产队的鱼获,每年都有好几百斤。

师震倒是不意外,这种中饱私囊的事情古往今来屡禁不止,更何况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手里有点职权,就会削尖了脑袋占集体的便宜。

只是这样的举报需要证据,于是他让老伯想想,有没有什么人证物证。

老伯也是临时起意要举报的,拿不出什么物证,但是他有人证,师震便叫他多找几个人证过来,人多了他才好当做一个正经的案子处理。

就在这时,师震注意到了师翱的提醒,抬起头来,他看到了一路小跑哈着热气过来的陈敬军。

他问出了跟师翱一样的问题:“二狗子?你怎么在这里?”

陈敬军傻了,心里那杆将信将疑的天平,轰的一声歪向了相信的一端。

他喘着气,来到师震面前站定:“老同志好,我叫陈敬军,是陈家坳的大队长。”

师震回过神来,看来不是二狗子。

可是这人跟二狗子好像。

师震点点头:“你来得正好,刚刚在向阳村我看了看,他们村虽然也不错,但不如你们村农作物的产量高,你可以跟我说说这里头的门道吗?”

“老同志,您跟我来。”陈敬军心里波涛汹涌,面上却要尽量镇定。

他领着师震往村口的鱼塘走去:“陈家坳临江,水资源丰富,所以养鱼养虾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公社有播种任务,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到处挖鱼塘。所以四年之前,我从公社那边发现了一本笔记,从上面借鉴了一个稻田养鱼麦田套种的方式。到了水稻播种的时候,把鱼塘挖开一个口子,让鱼苗可以进稻田觅食排泄,既可以增加稻田的肥力,又给鱼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等到鱼长大了,就赶在稻子收割之前清理出来,只留雌鱼和少数雄鱼回鱼塘繁殖。这时候小麦播种了,就可以进行菠菜套种。菠菜可以越冬,不会冻死在地里,既能解决百姓菜地稀缺的问题,增加蔬菜的收获,来年春天又能及时收割,进行其他经济作物的套种,是非常合适的越冬蔬菜……”

陈敬军滔滔不绝的介绍起了自己生产队的先进经验。

而这些技术,师震刚刚在小裴给他的笔记里见过。

他忽然好奇:“你问过公社的人,这经验是谁传授的吗?”

陈敬军不知道,摇了摇头。

师震看向了一旁的裴素素:“好像是她。小裴啊,你也太低调了,这么大的功劳,也不拿出来摆一摆?”

裴素素红着脸笑道:“我不过是纸上谈兵,还是陈大哥实践得好。我们村的生产队长就没理我这套理论,如今都不怎么养鱼的。”

这不奇怪,毕竟尝试新方法需要勇气的,师震表示理解,但他还是很欣赏这个小裴的,脑子这么灵活,前途不可限量啊。

一旁的陈敬军目瞪口呆。

得,原来自己的农业导师是老五媳妇啊。

他家老五眼光真好,要是活着就更好了。

同一时间,陈老四收到消息,火急火燎的赶了回来。

而颜二狗跟老畜生,也已经出了省城过了大湖山服务站,明天这会儿,就能到月皋县了。

作者有话说:

爸,这是你儿子(三更)

◎这个小伙子怎么跟你大舅那么像,他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